人们的印象里,与死较为接近的疾病,是“癌”
有人笑言,如果一辈子非要得一种癌
那就选甲状腺乳头状癌……
据调查,在我国
几乎每5个人里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结节
网上很多人说,甲状腺结节会癌变
总觉得脖子上长了个不定时炸弹
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要不要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是什么?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性病变,俗称甲状腺上长了“小疙瘩或小包块”。它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如良性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单纯性或出血性甲状腺囊肿、滤泡性甲状腺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和恶性结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淋巴瘤、未分化癌、嗜酸性细胞癌、转移癌等)。
人们始终对甲状腺结节怀有恐惧,主要是害怕甲状腺结节发展成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真的会癌变吗?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
有了甲状腺结节千万不要慌张,第一步我们需要明确性质——这结节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呢?
首先可以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检查,尤其是TSH(促甲状腺激素)检查;其次,医生会对超声结果进行进行预判,评估病情;再次,当结节>1cm时,医生一般推荐进行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尤其是甲状腺穿刺活检。
当然,体检时医生基本上都会有判断。如果医生让你做进一步检查,那么就乖乖听话,去看看这个结节有没有恶性的可能;如果医生说没事,放宽心就好。要知道,甲状腺结节基本上都是良性的,恶性的比例只有大概5%左右。很多人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担心得不得了,为了彻底杜绝后患还跑去做甲状腺手术,这可真是「过度治疗」了。
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大部分没有恶性癌变的可能。大多数甲状腺癌其实是由正常的甲状腺发展而来,所以不要方!
如何区分良性还是恶性?
目前筛查和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就是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结节的存在,还能收集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形状等细节信息。
但是,通过超声医生只能初步推测,比如“良性可能性大”、“恶性可能大”。对于可疑恶性结节,还需要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这才是确诊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标准。
通过穿刺病理活检,不仅能够确诊甲状腺癌,还可以将甲状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区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
此外,近年来新兴的突变基因检测技术,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式从形态学提高到基因水平。
因此,通过甲状腺超声、穿刺活检、以及基因检测,不难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质。
甲状腺结节需要切除吗?
目前认为,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筛查技术的普及而导致的过度诊断。但甲状腺癌本身,特别是较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沾了一个“癌”字,危害却远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
反而是,由于确诊甲状腺癌而引起的心理创伤、以及手术的相伴风险,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因此,就算是甲状腺癌,也并非一定要切除。可以通过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等方法评估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风险,再制定符合患者利益的治疗方法和随访计划。
如何预防?
一、避免过度劳累:人们的过度劳累会加重甲状腺的负担,降低人体免疫力。长此以往甲状腺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化学刺激或病菌病毒侵犯时,就容易发生病变。因此,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这也是预防甲状腺结节方法之一。
二、碘的摄入:人体血液中碘元素的多少直接影响了甲状腺分泌,所以碘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导致甲状腺异常,引发甲状腺结节,在此提醒,高山地区的朋友要注意补碘,而近海洋地区的居民则要控制碘的摄取。
三、饮食方面:预防甲状腺结节在饮食方面要做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要充足。辛辣刺激食物不能食用,要做到忌口,一天三餐要规律正常,不可饱一餐饿一餐的,即使工作在忙也要吃饭。
四、情绪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明显减少甲状腺病的发生。过度劳累会加重甲状腺的负担,降低人体免疫力。长此以往甲状腺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引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五、适当的运动:在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提供自身的免疫力,但是不可过度的劳累。
六、远离污染:我们居住的环境与甲状腺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物污染饮用水源时也可以引起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结节的预防是很意义的,如果不注重此病的预防,一旦患上该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预防此类疾病的较好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病情的严重。
所以,查出甲状腺结节也别怕
关键是看良性还是恶性,同时注意定期复查
来源:楚天都市报
猜你喜欢商务合作电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