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特别是两者对预后的联合作用。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年1月至年12月例I期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AE1/AE3)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微转移的预测因素。用生存分析评估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
检测到淋巴结微转移35例(15%)。微转移组的无复发生存率(P0.)和总生存率(P0.)明显低于无微转移组。微乳头成分被证实为微转移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P0.)。62例微乳头状腺癌中23例(37%)有淋巴结微转移。微乳头阳性/微转移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微乳头阳性/微转移阴性患者(RFS,P=0.;OS,P=0.)和微乳头阴性患者(无复发生存率,P0.;总生存率,P0.)。此外,微乳头阳性患者的微转移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P=0.)高于远处复发(P=0.)。
总之,淋巴结微转移在有微乳头成分的腺癌中更为常见。此外,淋巴结微转移可为具有微乳头成分的I期肺腺癌患者提供有助于预后的信息,因此,应推荐淋巴结微转移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检测。
即使在I期肺腺癌患者中,术后复发率也达到30%。为了更准确地估计预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在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共有5种常见类型的腺癌分类法。在这些类型中,鳞状腺癌具有最有利的预后结果,而微乳头状腺癌与最高的复发率和最差的生存率显著相关。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即使是腺癌中的微小微乳头成分也与疾病复发密切相关。这一证据很好地表明,每个成分都有不同的恶性行为,并导致不同的结果。
淋巴结微转移,定义为分离的肿瘤细胞或淋巴结中最大尺寸为0.2mm的细胞簇,为术后复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由于评估手术中切除的淋巴结的标准技术的局限性,如取样误差或正常细胞的伪装,一小群转移癌细胞很容易被忽略。最近,Deng等人的meta分析证实,淋巴结微转移的疾病复发风险比病理上淋巴结节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增加一倍。
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淋巴结微转移与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临床关系,特别是它们对根治切除I期腺癌患者预后的联合影响。
材料和方法
患者选择
医院机构评审委员会批准了这项研究(IRB编号K16-)。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我们收集了医院例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本研究中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根据第七版TNM分类,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T1a-2aN0M0腺癌(I期)和(2)存在一个原发性恶性病变。排除标准包括:(1)无淋巴结清扫或取样的患者;(2)失访的患者。
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评价
两位病理学家(H.X.和L.Z.)分别回顾了切除标本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标本。根据IASLC/ATS/ERS肺腺癌分类,当肿瘤中的类型占优势时(即使50%),肿瘤被分为鳞状、腺泡、乳头状、微乳头状或实体亚型(补充图1,补充数据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