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医院超声科马步云病理科苏学英
1临床资料
性别:女
年龄:47岁
临床资料:患者在健康体检时,医生扪及患者左侧乳腺有一大小约3×2cm的肿块。
2入院检查
在左侧乳腺10~11点距乳头约2cm处的腺体层,查出大小约23×12×18mm的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乳腺后间隙局部受累。超声诊断为左侧乳腺实性占位,不排除癌。
在超声监控下应用16G活检针对肿块进行活检,穿刺后病理检查提示乳腺癌,遂行手术切除乳腺肿块并清扫腋窝淋巴结。
术后病理检查:左侧乳腺切除大体标本,大小为23×15×3cm,皮瓣面积10×3cm,乳头直径1.2cm,内上象限距乳头3cm肿块大小3.5×3×2cm;镜下诊断浸润性导管癌(2级)伴导管内癌,切缘及乳头均未见癌细胞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雌激素受体(ER)(+,约60%)、孕激素受体(PR)(+,9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1+)、细胞角蛋白CK5/6(-)、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约10%~20%)。“左侧腋窝1、2水平”淋巴结22枚均未见癌细胞转移。
术后1年7个月,经超声检查锁骨上下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时,发现甲状腺不均匀肿大,右侧叶中份腺体深面有6×5×4m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其内可见微钙化。超声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右侧叶结节不排除微小癌,建议针吸活检。
在超声监控下对结节进行针吸活检,穿刺细胞学示甲状腺右侧叶见较多片状及乳头状增生滤泡上皮细胞,核增大,排列拥挤,核形不规则,可见核沟及假包涵体,诊断为乳头状癌(背景中较多淋巴细胞,是否有桥本氏甲状腺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促甲状腺素(TSH)2.62mU/L(0.27~4.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7pmol/L(3.6~7.5),游离甲状腺素(FT4)14.54pmol/L(12.0~22.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IU/ml(<34)。
3手术治疗
于全麻下行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见右侧腺叶中份有0.5cm的质硬结节,边界不清,未侵犯出甲状腺被膜,剖面呈灰白色颗粒样。
4病理诊断
术后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为甲状腺右侧叶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微小乳头状癌(0.3cm)(图8、9),未累及甲状腺被膜,淋巴结8枚均未见癌细胞转移。
5讨论
临床试验研究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以女性发病多见,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同时或异时发生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患者并非少见,二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目前研究结论不一。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先发生乳腺癌的患者,之后发生甲状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为0.99,而先发生甲状腺癌的患者,再发生乳腺癌的RR为1.18。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即先发生甲状腺癌者,再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较正常人群增高。
伴发机制研究,沈美萍等研究证实,β-雌二醇可以刺激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与其使用时间和浓度相关,提示雌激素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萨利斯(Sarlis)等回顾了有关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关性的文章,认为二者之间有相关性可能是选择性偏倚所致。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生长速度也非常缓慢,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碘摄入异常等都有关系。
本例患者在发现患有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之前,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乳腺癌术后随访时才发现甲状腺癌,患者具有典型的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结节最大径只有6mm且伴微钙化,超声可以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但却只能怀疑甲状腺癌而难以确诊。甲状腺癌治疗的时间早晚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但是早期手术可缩小切除范围、不必清扫淋巴结及碘(I)治疗,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减少治疗费用。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