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在内分泌肿瘤和头颈肿瘤中均占第一位,并且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分化型甲状腺癌又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但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包括乳头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滤泡状腺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占甲状腺癌的95%左右。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thyroid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FNAB)及超声等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DTC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公认的最佳治疗选择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手术后使用内分泌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其治疗目的是有效提高甲状腺癌的生存率和抑制复发。
甲状腺癌的TSH抑制治疗甲状腺癌手术后,因为患者全部或部分的甲状腺被切除,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会降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随之升高。这时候,如果体内还残存甲状腺癌细胞,在TSH的刺激下,就会加快生长的速度。
因此,医生要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使用甲状腺激素,把患者血中的TSH控制到一定水平数值以下,补充患者所缺的甲状腺激素的同时,抑制TSH对残存甲状腺癌细胞的刺激,避免肿瘤复发或转移,减低肿瘤缩短患者寿命的风险。对甲状腺癌的TSH抑制治疗理解很简单,就如同其字面上反映出来的含义——抑制血中的TSH水平。专业一点的定义是:指手术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底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一方面补充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所缺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细胞生长。
左甲状腺素钠片使用常用左甲状腺钠片剂量,初始剂量12.5-50ug/d,一日1次口服。维持剂量根据临床反应和实验室(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调整,很少超过ug/d。
本药应为早餐前空腹服用,至少要等0.5-1小时后才可以进食。服药后患者症状一般在服药6-8周后,逐渐消失或减轻,部分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
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每6-8周监测,直到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趋于正常,患者改变剂量或更改不同厂家药品后,8-12周要监测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释放水平。此外,患者还要每年监测1次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
对于用药安全方面,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主要检测心率和心绞痛症状,并且检测是否有甲亢症状的出现。
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用药人群服药后常会出现心悸、脱发、多汗、体重减轻、腹泻、失眠、焦虑、紧张、虚弱等症状,严重会出现心肌梗塞、骨密度降低、髋骨骨折、假性脑瘤、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DaviesL,WelchHG.IncreasingincidenceofthyroidcancerintheUnitedStates,-2.JAMA,6,:-.
(参赛稿由北京和润诊所-晏艳团队提供)
本科普文章由“互联网+合理用药实践技能大赛”团队提供,本大赛所有团医院的药师与医生组成。
免责声明本次互联网+合理用药实践技能大赛发布平台所发布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已经授权本发布平台使用的文章,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版权所有人同意。如果相关文字、图片等材料牵涉到第三方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及追索,同时也请联系我们(-),经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配合原著作方删除相关内容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