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杀”全身肿瘤,精准判断出血程度,治疗甲状腺、风湿关节炎……
核技术运用于医学撞出别样火花
医院开设我市首个核医学科,记者探访为您答疑解惑
李佳宁正为患者进行SPECT检查
■记者冯茜冯梦苓
本报讯近日,医院筹备许久的核医学科正式开设成立,开了全市医学先河。核医学科一开诊,便吸引了无数目光。业内人士表示,在此之前,宁波地医院仅有一家,医院能开设如此“高精尖”的学科,在全国都少见。
“听过内科外科、检验科、放射科,没有听说过核医学科,这科是干什么的?”“能治什么病?”“把核元素用到人身上,有辐射伤害吗?”当核技术碰撞医学,会碰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医生是如何运用核技术安全有效地诊断治疗?对病人来说,这一技术的开展又意味着什么?记者近日到医院核医学科探访,科主任李佳宁主任医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为您答疑解惑。
核医学是什么
“核医学看似高大上,实则已经越来越接地气,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及核医学,有着丰富专业经验的李佳宁主任,有说不完的话题。
“说到核,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核武器、放射性等等。”李主任说,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核技术较多运用于国防技术,因此很多人觉得核技术离我们很遥远。但就目前来看,核医学已经较多医院,只不过在中、小医院较少开设应用。所以,核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大家知之甚少。普通大众对核医学的了解,显得更为贫乏,甚至有人还会闻“核”色变。“其实,只要科学认识、了解核医学,就会知道核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核技术应用于医学是医学界一次新的跨越、新的变革。”
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医学呢?李主任表示,简单通俗地讲,核医学就是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当然,核医学所采用的技术,是对人体无创伤、并且安全的一种诊断治疗方法。核医学显像的基本特点,是利用能够参与人体各组织功能与代谢过程的药物,并用放射性核素对该药物进行标记,再通过显像仪器显示其在体内的变化过程,从而诊断疾病。一般来说,功能与代谢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所以核医学诊断可以比其他诊断设备如磁共振、CT更早地发现病灶。
怎么样更容易让大家理解核医学?李佳宁主任打了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说:生物学家要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就常常利用一项示踪技术,把野生动物抓住后,在它们身上放上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人们只要在房间内就可以探测到动物们的行踪。这个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能被动物们察觉,也不会影响和干扰它们的日常行为和功能。
而核医学技术的作用原理,和这有点相似。只不过,核医学检查所用的示踪物不是无线电发射器,而是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的放射性安全吗
说到此,人们不禁会问,用核医学的放射性药物治病安全吗?李主任说,这方面,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不必过于担心。
核医学的检查设备,叫做“SPECT”,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象仪。李主任告诉记者,仪器外形酷似核磁共振、CT,尤其是把显像剂在脏器内的动态变化过程都记录下来,显示在电脑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正确性。
做这样一次检查,会不会受射线影响?李主任说,有影响,但这个射线剂量很低,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比CT检查的辐射还要小。
人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射线的环境里,射线是无所不在的,只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察觉不到。
那么,服用放射性药物安全吗?李主任说:“非常安全。就近70年的临床治疗案例来看,并未发现辐射病或导致畸形或癌症的案例。”
医学界普遍认为,引起各种影像检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一个是放射性造成的辐射。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核医学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极其微量,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几乎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检查中主要发出的是γ射线(伽马射线),其特点是穿透能力强,对身体的损伤小。
比如,做核医学的膀胱尿返流显像,患者所接受的吸收剂量仅仅是X线膀胱造影检查的1%。大家知道X线检查对患者是安全的,那么核医学显像检查更是这样。
核医学可解决哪些问题
“核医学是一门兼具诊断与治疗的独立学科。”李主任介绍说,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应用中有着巨大优势:在医学示踪研究中,它是一种灵敏、准确的示踪技术;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它提供了高度特异性的超微量分析手段;诊断方面,它将功能检查与形态学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整体和局部功能,动态观察疾病所引起的病理变化;而在治疗上,它对甲亢、甲状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
其实,对于患者来说,核医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有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用于肿瘤骨转移、细微骨折等的骨显像;用于恶性肿瘤、寻找原发灶、是否转移等的肿瘤代谢显像;用于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的甲状腺显像;用于肾功能测定和移植肾的监测、肾脏高血压的筛选等的肾动态显像以及用于脑肿瘤、癫痫等的脑显像等。
它能在人体的正常生理与代谢发生改变时,就显示出异常的图像,因此具有“早期诊断、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特点。例如骨显像,能在X线检查出现异常前更早地显示病变的存在。“对于骨转移肿瘤的发现要比CT、磁共振等检测方式早3~12个月,而且由于一次成像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所以全身骨显像能够发现X线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避免了多次检测,累积辐射。”李主任解释,如果将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体比作房子,肿瘤的骨转移好比是墙体的崩塌,那么CT和磁共振往往只有在墙体凹凸不平严重变形时才能发现危险,而SPECT却能在墙体刚开始出现裂缝时发现异常。
另外,SPECT的肾动态显像是一项“全知全能”的检测,与一般通过甲肝肌酐尿素氮等间接指标,推测患者的肾功能的检测不同,SPECT能直接得出GFR(肾小球滤过率,是最直接衡量肾功能的核心指标)的数值,显像中全程记录代谢物从摄入到排出体外整个过程,能提供肾脏形态及其功能曲线、肾功能数据,为医生提供更直观、更全面、也更准确的肾脏病变信息。
慈林开展哪些核医学治疗
医院的核医学科开展时间不长,但设备、人员皆已到位,目前已经开展的治疗项目包含I(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甲癌,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以及89sr(锶)治疗肿瘤骨转移等。
“核医学不仅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尤其在对付肿瘤组织之时目标十分明确。”李主任解释,核医学包含放射性核素显像(SPECT/CT)和放射性核素治疗,而且这放射性核素治疗对某几类特定的疾病治疗有奇效,其中I(放射性碘)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I(放射性碘)治疗已成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被誉为‘不开刀的手术’,该治疗疗效显著,多数患者都可以口服一次药物而治愈,而且副作用少,费用低,国内外不少名人政要都用了这一治疗。”李主任解释,一般的甲亢患者会采用药物治疗,正规治疗时期在18~24个月,期间需要每日服药不说,每隔1~2月需要进行复查,而且治疗期间,往往还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血白(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下降等副作用,导致治疗不能继续。
但是I治疗不同,核素I进入人体后放出的β射线会使局部甲状腺细胞受到辐射而出现坏死、溶解和吸收,破坏局部甲状腺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那么,那些正常的细胞不会受到影响?李主任的回答是不会。他解释,放射性核素治疗是一种靶向治疗,它的优势就是精准性高,不伤及无辜,因为甲状腺组织是人体唯一吸收碘的器官,所以I只会被甲状腺摄入,而且β射线的作用是细胞级的,只能破坏局部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而不会损害邻近正常组织。
同理,I对于甲状腺癌肺转移的治疗也有着相同的治疗效果。“在之前的就诊过程中,碰到许多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其中不少是儿童。”李主任表示,年时曾遇到一名中年患者,首先发现两肺转移后才搜寻到甲状腺癌是原发病灶,为患者切除了甲状腺,并进行I治疗,年,患者就痊愈了,多年来,并无复发或转移的征兆。
“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拓展医疗业务,争取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治疗服务。”李主任表示,尽管核医学听起来“高大上”,但它的作用很接地气,能实实在在为患者带去便捷。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