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包括:
1.增加全身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
2.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3.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此作用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甲状腺素缺乏的影响越大,胚胎期缺乏常影响脑及智力发育,可致痴呆,同样也对出生后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如果体内缺乏甲状腺素,则可能出现全身低代谢综合征,如易疲劳、怕冷、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粗糙、心动过缓、女性月经不调、黏液性水肿,甚至昏迷、休克、肾功能不全等;如果体内甲状腺素超量,则会出现甲状腺毒症表现:高代谢综合征(如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神经精神表现(如紧张焦虑、失眠不安、手眼震颤)、心血管系统表现(如心悸、气短、收缩压升高、心律失常)、肌肉骨骼系统(周期性麻痹)及生殖系统症状(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在外科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应终生服用甲状腺素钠片,以预防甲能减退及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但是,仍有众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对于术后抑制治疗的意义不清楚,甚至存在误区。
误区一:激素对胎儿有影响,怀孕期间不可以用药
青春期及妊娠期患者,其激素水平不同于其他人群,对激素有着特殊的要求。青春期激素需要量会比平时大。而妊娠期因妊娠早、中、晚期全身雌、孕、雄激素变化较快,对甲状腺素的要求也会随时变化,故妊娠期患者用药最好在妇产科医师及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药量,以保证母婴健康,否则,如果不用药因母体激素水平不够,可能导致胚胎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等发育异常。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误区二:甲状腺癌术后服药一段时间后可停药
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的剂量因人而异,但大致剂量范围基本一致。服药目的是使血甲状腺素水平(包括T3、T4、FT3、FT4)正常,TSH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水平附近。以保证机体正常需要。而绝大部分患者停药后不能维持这一理想水平,故需要长期服药。
误区三:甲状腺素是激素,会产生依赖及不良反应
甲状腺素属于机体分泌的众多激素中的一种,这里的激素指医学中广义的激素概念,即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用于调节机体平衡的各种化学信息物质,包括肽类激素(垂体激素等)、氨基酸类激素(甲状腺素等)、胺类激素(肾上腺素等)及类固醇激素(性激素等)4种。而大众所知的激素通常指狭义激素,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激素依赖及不良反应均是在长时间或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不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治疗)出现。而应用甲状腺素属于替代治疗,即自身体内不够、外界予以补充,使其达到机体所需的正常水平,就像每日补充食盐、水分一样,故不存在依赖。但如果服用的药量不合适,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症状,出现上述的不适感,不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整到合适的药量后,不适症状自然会消失。
误区四:甲状腺癌术后可以不口服甲状腺素钠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或双侧次全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对于单侧腺叶+峡部切除的患者,残留的甲状腺在经过功能代偿后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机体在代偿过程中要增加TSH的的分泌,促进剩余腺体增生,少部分人可以到达完全代偿,不用服药。但是大部分人不能完全代偿,需要口服甲状腺素维持甲状腺激素及TSH正常水平。双侧次全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自身残余腺体很少或没有了,甲状腺素的来源骤减或消失,则必须补充甲状腺素,抑制TSH分泌。保证机体正常代谢。
参考来源:中医院头颈外科刘文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