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国内外均逐年递增,统计资料报告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女性甲状腺癌5年前美国占第三位,上海为第五位;1年前美国上升为第一位,上海为第三位。
我国在甲状腺癌诊治上相对混乱,虽有一不完善的诊疗指导规范,但执行起来很困难。甲状腺癌中较多发的为乳头状癌,约占4/5。乳头状癌在任何年龄中均可发病,以中青年多发,且女性发病率远大于男性,比例约为2.5:1,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产煤、产油的地方多发。
致病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程较长,致病因素复杂,目前公认的有放射线、遗传因素等。近年来大家对放射线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尤其是日本广岛核爆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均造成当地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上升。
此外,近些年来国内外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伴有癌的几率明显上升,文献报道15年前约为10%,现在约为20—60%,医院报告为23%,其机制尚不清楚,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治疗:在治疗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内分泌及碘、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放疗、化疗疗效不理想。对于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均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后碘治疗;对于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医院多采取患侧叶+峡叶切除+同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北京、医院有时行对侧叶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碘治疗。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行清除术,对于单侧癌是否行双侧甲状腺切除争议很大,文献报道因单侧癌全甲状腺切除后对侧癌出现的概率约2—90%不等。
对于碘治疗前提是全甲状腺切除或双侧近全切除术后。碘治疗应用于a.消灭局部可疑亚临床病灶b.消灭有可能出现的颈淋巴结转移灶c.预防或消灭全身其他部位转移灶。对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灶后应手术切除为主,碘不能消灭已出现的颈淋巴结转移灶。
预防:在预防上我们提倡以定期查体为主,B超是主要手段,其准确率可达80-90%,穿刺也是诊断的手段之一。对于B超较明确的甲状腺乳头癌,建议直接手术,术中冰冻,不建议穿刺。穿刺适用于可疑癌的病灶。
对于碘盐的问题尚无明确的定论,沿海地带尿碘明显高于正常值标准。大庆也可能是高碘地区。但对于儿童,不能服用无碘盐。因碘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对于骨骼、智力发育起到很大作用。儿童缺碘可能导致呆小症、粘液性水肿的发生。
对于婴幼儿慎行X线胸透检查;若行胸透检查,注意保护性腺及甲状腺。因放射线对于婴幼儿甲状腺具有致癌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