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到底该不该喝碘?

甲状腺癌到底该不该喝碘?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步快速上升,庆幸的是甲状腺癌大多数为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TC),占甲状腺癌的79%-94%,经过规范化综合医治,预后非常良好,其5、10和30年生存率分别为97%、93%和76%。综合医治方案包括手术、碘医治、抑制医治、份子靶向医治和支持医治等措施。那末,问题来了,哪些情况下需要碘医治?

年ATA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建议以下:

1)对低危ATA分层的DTC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后不常规推荐RAI残余物消融医治。包括不具有其他不良特点的单病灶或多病灶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甲状腺侧叶切除或全切除术后也不常规推荐RAI残余物消融医治。

2)中危的ATA危险分层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后应斟酌给予RAI辅助医治。

3)高危ATA危险分层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后应常规推荐给予RAI辅助医治。我们的解读是

1)修改后的危险分层系统将继续将局限甲状腺内且无血管侵犯的PTC分为低风险,并扩大至包括数量少的淋巴结转移(临床N0或≤5个pN1的微转移灶,最大径0.2cm),未突破包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未突破包膜的分化好的甲状腺滤泡癌或少数血管侵犯(数量4支血管),及单灶或多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不论是BRAF野生型还是RAF突变),这些情况都不建议手术后进行碘医治(RAI)。2)对中危组,包括一组淋巴结转移(cN1或pN15个,最大径3cm),甲状腺腺内肿瘤直径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且含BRAF突变(若已知);多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伴腺外软组织侵犯,含BRAF突变(若已知),这些情况都建议手术后需要进行碘医治(RAI)。3)对高危组,包括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或器官;肿瘤未能完全切除;伴随远处转移;术后血清Tg水平高提示有远处转移;还包括较大的淋巴结转移(任一转移淋巴结最大径≥3cm)、甲状腺滤泡癌伴随广泛血管侵犯(血管侵犯病灶4个,或有膜外血管侵犯),这些情况都建议手术后需要进行碘医治(RAI)。有可能的误解是

1)误认为所有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都不用碘医治。

大多甲状腺微小癌没有转移者,选择手术医治和左甲状腺素抑制医治就可以。但是年Pacini综述了6项甲状腺微小癌研究,证实超过20%的甲状腺微小癌为多灶性,确诊时平均11%出现腺外侵犯,28%存在淋巴结转移。若出现以下情况:(1)若转移淋巴结数量超5个。(2)单个淋巴结转移灶直径大于3cm。(3)检查发现或TG提示有远程转移。(4)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并甲状腺外散布和VEBRAF突变(如果已知的话)。(5)具有广泛血管侵犯的甲状腺滤泡癌(4个血管浸润病灶)。以上情况建议手术后需要碘医治。2)误认为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小于5个时均不用碘医治。

年ATA指南是指5个淋巴结转移微灶(即转移灶小于0.2cm),但出现以下情况:(1)单个淋巴结转移,但病灶直径大于3cm。(2)多个淋巴结转移,但其中有直径大于0.2cm。(3)肿瘤病灶侵犯到甲状腺周围软组织(肿瘤明显甲状腺外侵犯)或较大病灶不完全肿瘤切除者,不管是不是淋巴结转移。(4)具有广泛血管侵犯的甲状腺滤泡癌(4个血管浸润病灶),不管是不是淋巴结转移。以上情况均建议手术需要碘医治。总之,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通过正确的综合医治,生存期很长,但不正确的医治,复发率则很高,大大缩短生存周期。

研究表明:甲状腺癌产生5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复发率为19%,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复发率为21%,肉眼可见临床证明为转移淋巴结的复发率为22%(临床N1期),若任何一个转移淋巴结直径超过3cm,则复发率高达%,对广泛的血管侵犯(超过4个病灶血管侵犯,或侵犯血管壁外)的滤泡型甲状腺癌,同期新发现远处转移的概率高达%,而复发率可以高达%。

至于手术后是不是需要碘医治,需要专业医师通过检查综合判断才能决定,不能简单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量等表面现象判断。

医院核医学科程木华教授

内容来自:中华核医学分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海棠,海棠会删除。

风吹海棠阵阵香的









































白癜风病发病原因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azd/10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