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状腺癌遭遇肺结节

很多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术后做了胸部CT,发现有很小的结节,顿时紧张起来。其实有肺结节的甲癌病人还是相当多的,感觉有20-30%的比例。这些肺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有一小部分是甲状腺癌的转移灶,还有一部分是原发的肺癌。今天就来教大家一些小知识,帮助大家判断你们的肺结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到底有没有关系。

判断肺结节是否是甲癌转移的方法

01

病理和术前彩超

尽管甲状腺癌的肺转移是通过血液的途径,但是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颈部病灶的前提下才会发生的。如果你术前的彩超做的比较准确,其实是很好分别出谁的肺部会有潜在的风险,谁会安全。

通常发现肺转的病人要不是原发灶非常巨大(五厘米以上)而且有彩超上可见明显的腺外侵犯,要不就是有大量大个的淋巴结转移(三厘米以上)。这些转移的淋巴结很多时候都是一串一串的的分布在颈部大血管的周围,比如下面这样的彩超图片。

当拿到病理报告就更容易判断了,几乎所有肺转的病人在病理报告上你能发现有大量的软组织转移。什么是大量的软组织转移呢?这其中包括大面积的腺外侵犯,大个的淋巴结转移并且到了结外,甚至还有不少独立的癌结节。

有很多人就简单的看个淋巴结转移个数来判断,这个其实并不准。很多人有二三十个淋巴转移,中央区十多个侧颈十个,只要个头不是太大,一般来说也不会怀疑你肺部有风险。但是如果在病理报告上看到,非常明显的腺外侵犯,大面积淋巴结外侵犯,镜下病灶三厘米的淋巴转移,位置奇葩的转移淋巴结(咽旁,咽后,一区,纵隔比较低的位置),这个时候一定会考虑你可能有肺部转移的风险。

02

TG的指标

理论上来说当你做完全切和碘治疗之后,你的TG指标越高,肺转的风险就越高,但这仅仅是理论。甚至还有人给我看什么论文说,碘后吃药的TG大于多少,停药的TG大于多少就能有效预测肺部转移的可能性。

我见过有病人碘后的吃药的TG到达了30,40,60,,核医生说你这肯定有远端转移,最后并没有转移;我也见过有的病人的吃药TG不到1,最后碘扫发现了肺转。前者可能是手术医生做的特别差,摘葡萄遗漏大量转移淋巴结,恰好他的肿瘤表达TG能力特别强,虚惊一场。后者可能他的手术医生把颈部开的特别干净,肺部很小的病灶只能产生很低的TG。

总的来说,TG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但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趋势比绝对数值更有意义。如果碰上你TgAb阳性,可能判断会更复杂一点。

03

影像学

影像学的一个判断标准是喝完碘之后的碘扫,如果肺部的有核素的摄取,那么就证明了你的肺部是甲癌转移灶。

但是碘扫没有吸收,也不代表没有肺转移。事实上,即便发生了肺部转移,碘扫吸收或者不吸收的几率是一半一半,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胸部的CT来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肺转移大多时候在CT上像散沙一样,很多很分散。当然如果你需要确诊肺转移,可能需要过一两年再做一个胸部CT,如果肺结节有变多变大,那么就说明了问题。

是不是每个甲状腺癌病人都要评价肺部?

我曾经在医院的一个医生的讲座,还流传挺广的,如上图,所有病人术后每年都要做这个胸片评估肺部。这个真的是非常糟糕的科普!

我很负责的说,大多数病人是不需要定期评估肺部的,甚至很多病人术后一辈子都不需要做肺部的评估。如果你是一个半切无转移的病人,或者是全切有少量转移的病人,是通通不需要评估肺部的。只有当病情判断你的肺部有转移风险,比如一开始颈部肿瘤负荷非常大,或者治疗后的TG非常离谱的时候,才需要进行肺部的检查。而且如果是检查,一定需要薄层的CT,而不是用胸片。因为甲癌肺转一般比较小,如果胸片都能看出来了,那么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我有可疑又不吸碘的肺结节怎么办?

如果你有肺结节,详细分析所有的资料,98%的情况都能基本判断肺结节是否和甲状腺癌有关。有些人病理就比较严重,TG也在比较高的位置,又有肺部不吸碘的弥散结节,这些结节可能是转移,这个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

实际上处理起来真的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大多时候都是观察,因为原则上肺部转移超过了一个厘米才会考虑处理。很多人可以观察很久,甚至十年,二十年,当然也有人一两年就会快速进展。

我正在「温哥华小文青」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

甲状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azd/119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