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诊断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CASE

患者女,30岁,自觉颈部肿大就诊,超声:

病理诊断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另见弥漫散在镜下微小乳头状癌。

流行病学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是甲状腺癌中的一种亚型,由Vickery在年首次提出,占PTC的0.7%-6.6%。

DSV-PTC发病年龄比较年轻,儿童的甲状腺癌人群中常可见到这种类型,且更倾向于女性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4.3,尤其常见于青年人群,发病年龄集中在20-30岁。

临床表现

颈部单侧或双侧肿物,大部分患者因颈部肿大就诊,少部分患者因肿物压迫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而出现声音嘶哑、气促等症状就诊,此外也有因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就诊的患者。

超声表现

甲状腺单侧或双侧肿大,形态饱满、体积增大。

甲状腺实质内弥漫性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呈“暴风雪”样改变,一般无明显的肿物感,部分可有结节样病灶,边界模糊不清。

部分患者表现为腺体内的高回声病灶,可能与病灶纤维化程度与钙化密度有关。

部分患者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该种淋巴结肿大不具有特异性。

病理学特点

Takagi等认为,DSV-PTC具有以下组织学特征:

1.腺体弥漫性侵犯

2.大量微乳头结构

3.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

4.大量砂粒体

5.标志性的淋巴细胞浸润

6.间质纤维化

DSV-PTC诊断

WHO对甲状腺相关肿瘤的描述,对DSV-PTC的诊断标准为:

1.腺体弥漫性增大伴钙化

2.广泛鳞状上皮化生

3.稠密的纤维化

4.大量砂砾体

5.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一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超声表现与DSV-PTC相似:腺体弥漫性增大、回声增粗、偏低不均匀,尤其部分DSV-PTC患者合并HT,给诊断带来难度。Takagi等研究发现,20例DSV-PTC患者中有85%(17/20)合并HT。因此当超声提示DSV-PTC可疑时,需进行穿刺活检。但DSV-PTC患者多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背景,病灶分布不均匀,病理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少,大部分为纤维硬化组织和淋巴细胞浸润,无论是细胞学检查还是组织学检查均易误诊为良性病变。

因此无论是超声医生还是临床医生,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内以簇状或弥漫性微钙化为主的病变,即使穿刺病理为良性也不可掉以轻心。不要轻易根据病理结果做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至少要密切随访,注意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出现。有些情况下,即使穿刺病理为阴性,也可仅仅依靠典型的声像图做为手术依据。

DSV-PTC穿刺要点

尽可能选用粗针组织学活检

尽量选择微钙化密集区活检

如有淋巴结转移的征象,尽可能选择淋巴结穿刺

DSV-PTC治疗

手术: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

放射性碘治疗(Radioiodineablationtherapy,RAI)

长期密切随访

预后

DS-PTC相比较普通PTC预后较差,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亦不少见。多因素分析DS-PTC本身就是复发的高危因素。手术后需要放射碘治疗,且DS-PTC需要更高的累积剂量提高预后,后期随访时要注意甲状腺球蛋白(TG)可能受ATG阳性影响而无法作为判断指标。

小结

DSV-PTC:声像图比穿刺病理更重要!

FNA漏诊率高,容易误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azd/13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