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你就上了癌症的当——◆一旦查出了癌症,死期就离我不远了。 ◆做手术把脏器切除,癌症就不会复发了。 ◆化疗能有效杀死癌细胞,让我活得更久。 ◆通过体检,我能及早发现癌症,及时治疗。 …… 日本家喻户晓的癌症专家近藤诚的作品《不要再上癌症的当》,作者通过大量临床实例、个案研究及医学资料举证,勇敢提出了别人不敢提的医疗见解,告诉你癌症治疗的真实面貌、合理的就医方式,以及手术、化疗、体检、疫苗等一系列治疗和预防手段的隐形风险,帮助所有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走出身心俱疲的治疗困境。精彩连载正在继续......
提起癌症,许多人都会想起“5年生存率”这个概念。如果患者在开始治疗癌症后活过了5年,那么医生就会判断他“治好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性癌非常难缠,就算做手术切除,留在体内的癌细胞、癌组织也会在2~3年内成长到能检查出来的大小,这就是所谓的“复发”。 就算有癌细胞潜伏在体内,但要是病灶太小查不出来,那就不算“复发”。 但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恶化速度很慢,不观察10年以上,就无法判断一个患者有没有被“治好”。 乳腺癌的恶化速度尤其慢,偶尔还会出现20~30年后才转移或复发的情况。 人们推测,癌细胞会像动物一样“冬眠”。 从“冬眠”中醒来的癌细胞会性格大变,恶化速度也会变得飞快。 已故的田中好子女士在年被诊断为乳腺癌,她做手术切除了左侧乳房的肿瘤。媒体称,她每年都会做几次体检。之后,右侧的乳房也发现了肿瘤,但她只做了放疗,并没有放弃演员的工作。只要病灶还停留在乳房内,无论它长得多大,都不会威胁到生命。 田中女士的癌症在她确诊后的第19年转移到了肺和肝。一眨眼的工夫,她就成了不归人。 “我真想多演两部电影啊!我真想多演两部电视剧啊!我真想再多当两年演员啊!”——她留下了令人心痛的遗言,于年撒手人寰。 “得癌症的第19年,病灶转移后辞世”的新闻震惊了日本各地的乳腺癌患者。不过她的情况非常特殊,我接触过几千名乳腺癌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过几百分之一。 “查出癌症的时间”也是个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CT查出非常小的肿瘤。一查出来,患者就会接受治疗。问题是,真性癌发现得再早也没用。在第一个癌症干细胞诞生的那一刻,癌症夺走宿主生命的时间就已确定下来,只不过因为发现得早,表面上的“生存时间”相应变长罢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看“10年生存率”,才能判断一个患者到底有没有被“治好”。 我曾接待过多位下定决心“不治疗”癌症的患者,最长的一位让我足足跟踪观察了23年。 我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书的,在那之后,不少患者看了我的书慕名而来。他们得了癌症,却想先观察一下,或是“不想治疗”。 他们得的癌症各不相同,有胃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等。严重程度也完全不同,有早期,有中期,也有已经转移的晚期癌。 有些患者完全感觉不到肿瘤的存在,我会尊重他们的意愿,只观察,不治疗。如果患者有疼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那我就会向他们推荐缓解疼痛与症状的治疗方案。 先说结论吧:如果癌症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等症状,那还是静观其变来得好,这样才能在愉快舒适的状态下尽可能地延长生命。 我坚信,“放任自流疗法”才是全世界最新颖的癌症治疗法,也是最妥善的癌症治疗法。 医院接待门诊患者,这个工作地点非常关键,也增加了我的理论的可信度。医院有非常齐全的设备,医院匹敌,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癌症治疗的巨大组织,不会随随便便作出诊断。媒体常会报道“癌细胞神奇消失”之类的天方夜谭,那其实是医生诊断时出了问题。他们看了患者的X光片,发现肺部有阴影,就断定“癌症转移了”,于是给出了错误的诊断。 医院门诊处接待病患的我,并没有对他们的“癌症”进行治疗,而是专心观察,最长的一位足足观察了23年之久。放眼世界,恐怕也只有我会这么做了吧。 “我决定不治疗癌症。”——下定决心的患者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几个病例,他们都是被医生下达过“死刑判决”的人。 A先生是64岁那年确诊的。年2月,他在体检时查出了疑似哮喘的症状,医生建议他再做个CT复查一下。 主治医生发现他的症状“疑似癌症”,于是他在同年5月转院去了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他做了肺功能检查,还往胸部、腹部注入造影剂,拍了CT。最后还在喉咙口打了麻药,用气管内窥镜做了活检。 最后,医生如此说道:“你得的是肺癌的一种,叫浸润性腺癌。最初的病灶在右肺,直径3厘米,现在已经是4期了,病灶转移到了淋巴结,全身都有癌细胞,无法做手术治疗,只能做化疗或放疗。” 不能做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期16个月、4期10个月。不少患者撑不了那么久,所以许多医生给出的存活时间是“1个月”“3个月”或“半年”。 听说自己只能活几个月了,A先生两眼一黑,只能找同事诉苦。同事回答道:“我爸是在自己家里走的,他得的也是肺癌,主治医生是近藤诚大夫,你不妨看看这本书吧。”这位同事向他推荐了我的作品。 “看完之后,我便意识到不治疗能活更久。”——于是他就来找我了。 A先生问我:“医生,我到底还能活多久?” 我回答道:“从数据看,这个阶段的患者能活1年的概率是50%。这个状态的患者是无法做手术的,如果接受放疗,反而会走得更快。等你开始觉得痛了再来吧。” 听完我的回答,A先生下定决心:“我要在这位医生身上赌一把!”之后,他每个月都会来我这儿复查一次。 年12月,癌症转移到了肋骨,引起了右胸的疼痛。于是我给他安排了10次放疗,总剂量为20Gy。治疗的效果非常好。 A先生说道:“近藤大夫的风格是不到关键时刻不出手呢,等开始痛了再做检查,再做放疗缓解疼痛,是吧?” 当时已经是确诊后1年半了。我告诉他说:“从数据上看,你这样的患者能活两年以上的概率是20%,超过3年则是10%,你可一定要刷新纪录啊!” 年底,A先生的肺部症状愈发严重,我就安排了30Gy的放疗,但效果不如第一次那么好了。 A先生很喜欢抽烟,他也知道抽烟很不好:“抽烟嘛,烟都到肺里去了,怎么可能对身体好呢?”但他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之后依然没有戒烟。我也没有强迫他,而是说:“真拿你没办法啊!不过放松身心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抽烟能缓解你的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年11月,A先生因癌症转移到多个脏器而去世。当年被诊断为“疑似癌症”时,他的肺癌已经是晚期了,也转移到了全身,但他并没有放弃吸烟的嗜好,还闯过了10%生存率的鬼门关,活了3年9个月。 一想到歌舞伎演员中村勘三郎先生,我就会扼腕叹息,他临走前定是相当无奈。他在体检时查出了食管癌,做完手术后不到4个月,又感染了肺炎,并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再也没能回到心爱的舞台上。 他在住院的前一天还在高尔夫大赛上拿了亚军,可见他当时体力还非常充沛,精神状态也很好。 勘三郎先生是歌舞伎界的顶梁柱。他胸怀大志,在舞台上激情燃烧。“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我还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后人,我还想继续活下去。” 然而,我不得不说,他是被“癌症的治疗”害死的。 历史不存在“如果”。可是,我还是要说—— 如果,他没有做体检…… 如果,他没有查出癌症…… 他的食管癌恶化速度并不快,至少要到半年至1年后肿瘤体积才会翻倍,而且那时的他依然不会感觉到异样。他定能参加他翘首以盼的新歌舞伎座落成公演,并继续活跃在舞台上。 勘三郎先生并没有感觉到身体的异样,他是在做体检的时候查出癌症的。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忘记癌症,别做手术,也别做放疗,更不要做化疗。等身体开始难受了,再想办法缓解疼痛即可。如此一来,才能在最轻松舒适的状态下延长生命。 食管癌首先产生于黏膜,然后渐渐从黏膜层蔓延到黏膜下层,入侵肌肉层,最后穿过外膜,抵达肺、支气管与大动脉等食管周围的重要位置。 容易转移到淋巴结、肺、肝、骨骼等位置也是食管癌的特征之一。 早期食管癌会停留在食管的黏膜下层,但确诊癌症时,癌细胞很有可能已经转移到了淋巴结。媒体报道称,勘三郎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 癌症一旦转移,无论医生用什么方法都是治不好的。更要命的是,食管癌的切除手术非常难做,医生要将患者的胸腔打开,切除食管,再切除淋巴结,将胃改造成筒状,与喉头缝合起来,这也是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
食管癌的手术死亡率高达3%~10%,后遗症与并发症的风险也很大,1期的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0%~60%。既然生存率这么低,做不做手术其实是一样的。由此可见,食管癌的手术毫无意义。 要是它不转移,那它就是假性癌,悉心观望即可。 无论癌症是否转移,都最好静观其变。 然而,有些患者总是放心不下,觉得不切掉就浑身难受,或是想等肿瘤再大一些就考虑治疗方案,那我也会推荐他们接受放疗,而不是手术。因为放疗给身体带去的负担更小,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媒体称,勘三郎先生之所以选择手术,是因为医生告诉他“做放疗更容易复发”。 其实这也是日本医生诱导患者做手术的花招,因为一旦把食管切掉,癌症就不可能在食管复发了。 食管切除手术会削弱患者的体力,导致各种感染,癌细胞也很容易在伤口增殖。手术的后遗症与并发症也非常严重。 要是勘三郎先生选择放疗,就不用切除食管了。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后遗症的问题了。接受完放疗,他甚至能神气十足地回到舞台上。 而且放疗后的生存率与手术相当,甚至比手术更高。 食管癌患者的死因多为癌症转移到了肺部与肝脏,所以无论患者切不切除食管,生存率都差不多。 手术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勘三郎先生接受的食管切除手术(把食管完全切除,再把胃拉到喉咙口)是对人体的莫大伤害。 食管切除手术是后遗症、并发症最多的一种手术。吞咽困难、食物与胃酸反流、严重的烧心、饭量减少导致的消瘦、肺炎等感染症、餐后的腹痛、低血糖、腹泻……手术的负面影响简直不计其数。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