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癌症大家都普遍会认为是老年病,但是很多癌症的隐患都是在年轻的时候扎下的根,那我们中国最容易患的癌症是哪些呢?
肺癌
中国人得的最多是肺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国现有的数据和情况曾作出报告,在未来的30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达万,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1人死于肺癌。“但其实,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
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
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确诊,关于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点击“如何预防、辨别和救治非小细胞型肺癌?”
肝癌
肝癌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了,因为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肝癌有四大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针对此,国家制定了肝癌的一级预防方针:第一,改水,不吃沟塘水,吃深井水,吃自来水;第二防霉,不吃霉变玉米;第三,接种疫苗。
胰腺癌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是最难治疗的癌症,苹果教父乔布斯就是死于胰腺癌胰腺癌部位特殊,很难发现早期症状,病人就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费用也相对较贵。而且胰腺周围血管丰富,地处交通要道,影响器官多达五六个,的确非常棘手。
白血病
白血病是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症。近亲结婚、装修污染都是让孩子过早患上“白血病”的主要诱因,此外,“小胖墩”、父母抽烟、常开车的,也更容易陷入白血病的泥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前列腺癌
最有男性特色的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国,这些年也颇有“直追欧美”的架势。“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不过,只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95%左右。
在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因此建议55岁以上的男性定期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乳腺癌
最有女性特色的癌症就是乳腺癌了,想要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只是从婴儿期就应该有个计划。婴幼儿切忌过胖、儿童期不宜营养过剩、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体育活动、青春期适时婚嫁、中年时期定期检查、更年期慎用雌激素并结合硒维康片进行补硒,这些都可降低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子宫癌
子宫癌号称是最能避免的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就可能会避免70%的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早可能被消灭的癌症,何出此言呢?因为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其诱因,但是宫颈癌在这方面却已取得了突破。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此癌的最直接原因。也正因为此,自从年第一种宫颈癌疫苗上市后,就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缕曙光。
甲状腺癌
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力军”的甲状腺癌近年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大部分甲状腺癌恶性度低,病情进展慢,治疗效果理想,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甲状腺癌和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精神压力大、接触X线等放射性物质关系密切,如能避免这些致病因素,预防都不是难题。”
消化道癌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带来了大肠癌,维生素C缺乏、爱吃酸菜、吃得太烫,导致了食管癌的高发;吃得太咸、吃得太多,则是胃癌的“罪魁”。“吃饭七分饱”、食物多样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远都是防癌真理。
淋巴癌
年,罗京、青年演员李钰等人的逝世,让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淋巴瘤。事实上,虽然它是分型最多的癌症,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般可怕。化疗让部分淋巴瘤从过去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变成了现在九成以上都能治愈。“另外,如果防范装修污染、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体重,尽量避免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就可以很好预防。”
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话
据统计,上海癌症发病率年比年增加了一倍,超过北京、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症患者,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越发达,环境污染就可能越严重,人们生活就越不规律,压力也越大,也就难免癌症发病率会日渐攀高了。”
关于全球好药
全球好药属于健康旗下境外医药咨询服务品牌,健康是集团的品牌授权企业,专注于互联网医药健康业务。全球好药基于互联网的优势,以合法的方式、专业的团队、可信赖的品牌,协助患者找到医院、医生、药品资源。患者可获得权威的专家咨询服务,获得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并了解到先进的新药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