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提出建议,将「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ncapsulatedfollicularvariantof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EFVPTC)」更名为「具有乳头状癌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noninvasivefollicularthyroidneoplasmwithpapillary-likenuclearfeatures,NIFTP)」,文章发表在Thyroid上。
依据是什么?非浸润性EFVPTC预后良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YuriE.Nikiforov于年4月14日在JAMA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对EFVPTC的研究。研究中,对例非浸润性EFVPTC随访的10~26年间,患者均获得无病生存。而浸润性EFVPTC患者则出现了复发和进展,其中5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研究者提出,可以认为非浸润性EFVPTC患者的预后良好。建议将非浸润性EFVPTC重命名为NIFTP。我们可以看到,NIFTP这个称呼中不再含有「癌」这个字。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从「癌」字典中移除。但是,注意NIFTP的两个关键词:「encapsulated,包膜内」、「Noninvasive,非浸润性」。也就是——只有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才是研究所指的「安全范围」,本研究中,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有12%复发的。NIFTP前世今生根据WHO甲状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甲状腺上皮癌可分为乳头状癌(60%~70%)、滤泡状癌(20%)、髓样癌(10%~15%)、未分化癌(<5%)。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包括了包膜型(3.4~13.7%)、滤泡型(3%~11.4%)、微小型、高细胞型、弥漫硬化型等多个组织学亚型。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过去多依赖石蜡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经典型乳头状癌组、滤泡型乳头状癌组、同一患者两种亚型肿瘤伴发的混合组,FVPTC患者进一步分为非包膜内型及包膜内型(EFVPTC)。NIFTP的病理诊断标准研究中,建议通过核评分可对NIFTP进行准确诊断。
如下是病理诊断标准:1.包膜边界清楚,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有清楚的界限2.滤泡性生长,30%生长方式为实性/梁状/岛状生长,乳头结构1%,无砂砾体3.核评分2~3(符合以下每个1分)(1)大小和形状:核增大/重叠/拥挤,核拉长(2)核膜不规则:轮廓不规则、核沟、假包涵体(3)染色质特征:染色质边聚、核透明/毛玻璃样核4.无血管或包膜浸润5.无肿瘤坏死6.核分裂活性低:<3/10HPF(×)
研究者认为,如果NIFTP符合诊断,在诊断后的15年内肿瘤复发率可能<1%。降低癌症分级,可以让患者不必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放射性碘治疗等过度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花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浸润性和非浸润性EFVPTC鉴别存在难度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临床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基石,也在甲状腺肿瘤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发挥独到优势。理论上来说,超声科医生可以通过「砂砾样微钙化」、「包膜、边缘光滑」在声像上识别NIFTP,实际中难度大。2.细针穿刺病理由于细胞核结构相同,细针抽吸活检无法鉴别两者。NIFTP的细胞学形态与其他良性和滤泡性肿瘤有重叠;部分浸润性病灶内只有局部具备PTC的核型特征,常出现在靠近肿瘤包膜的位置,位于肿瘤中心的细胞核可能接近正常,而穿刺取样往往位于肿瘤的中心。因此,浸润性和非浸润性的EFVPTC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将超声特征和细胞学结果结合起来进行鉴别,而诊断的偏差,治疗的结局就大大不同了。推荐阅读快速上手指南:五类甲状腺癌的诊治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对常规甲状腺癌筛查sayno
编辑:汪小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1.AmericanThyroidAssociation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ThyroidNodulesand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TaskForceReviewandRe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白癜风可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