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纪要第1届长三角消化道肿瘤论坛于

初夏,医院与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的第1届长三角消化道肿瘤论坛于.6.17-6.18在上海复旦大学明道楼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约名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业人士与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第一天的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医院肿瘤内科朱晓东教授主持。医院陈震副院长,中国胃肠道肿瘤临床试验协作组执行主席、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大会主席、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郭伟剑教授先后致欢迎辞。

医院陈震副院长

  大会第一篇章由沈琳教授,前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徐烨教授共同主持。首先沈琳教授结合典型病例与临床实践经验讲授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策略,对可切除/不可切除标准、手术时机、术前药物选择、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与探讨。

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

  医院放疗科主任章真教授作关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现状和展望的主题报告,深入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治疗策略和模式选择。

医院放疗科主任章真教授

医院放疗科朱骥教授作临床研究统计问题的主题演讲,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探讨了临床研究中统计学注意事项,特别关于非劣效研究、优效研究的设计技巧与解读方法。

医院放疗科朱骥教授

接下来的肠癌多学科病例讨论环节,医院赵晓莹、李文桦医生分别汇报肠癌肝转移(初始肝转移灶10余枚)、肠癌盆腔种植转移多学科治疗的成功病例,医院多学科团队骨干包括肝外科主任王鲁教授、大肠外科副主任徐烨教授、肿瘤内科张文教授、病理科黄丹副教授、影像科蒋朝霞副教授对诊断与治疗策略展开了充分讨论,为临床工作带来重要启示:1.对于初始无法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经过化疗反应良好,达到有可能R0切除转移灶和原发灶的标准,不应轻易放弃积极的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2.肠癌局限性腹腔种植转移病例经静脉化疗结合手术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仍可能获得优于传统姑息化疗的良好效果。

第二篇章由朱晓东教授、医院秦艳茹教授主持,首先由国际著名杂志JHO(IF=6.35)主编刘德龙教授详细讲解了向SCI收录杂志投稿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JHO(IF=6.35)主编刘德龙教授

医院肝外科王鲁主任介绍肝转移的手术切除技巧、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与经验,探讨了化疗对手术带来的影响与最佳手术时机。

医院肝外科王鲁主任

  第三篇章由CSCO大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医院张苏展教授与医院胃外科主任王亚农教授主持。首先由医院罗志国教授介绍了原发不明转移癌的概况、治疗、预后、诊治新进展及该院成立不久的多原发和不明原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组的工作。医院应杰儿教授作胃肠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报告,从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热点、疗效预测因素等多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联用初步显示的良好安全性与抗肿瘤活性。

医院应杰儿教授

  第四篇章由医院的刘天舒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叶明教授主持。首先由CSCO胰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王理伟教授进行了胰腺癌精准诊治的现状与新策略的报告,分享了由其主持的人肿瘤移植小鼠模型(PDX小鼠模型)助力胰腺癌精准治疗的研究与新药K在晚期胰腺癌中的探索性研究结果。

医院王理伟教授

  医院肿瘤科主任湛先保教授作胰腺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内镜技术及在胰腺癌筛查、诊断、分期及治疗中的应用。

医院肿瘤科主任湛先保教授

  医院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的技术委员会主任蒋国梁教授作胰腺癌、肝癌质子重离子放疗的报告,从理论上分析了质子重离子放疗的优势:较光子放疗可明显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与生物学效应、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受量与毒性,还介绍了他们团队在胰腺癌、肝癌的治疗中初步取得的令人鼓舞的效果。

医院蒋国梁教授

  最后,医院陈治宇教授介绍了ASCO肠癌最新进展,对重磅研究-IDEA研究进行了详细解读,尽管研究总体非劣效终点并未达到,但实际差别有限,且根据危险分层,低危III期病人,可采用3个月的辅助化疗;而高危III期还是6个月为优,具体选择还要结合年龄、体质、毒性、个人意愿等因素考虑,并提出个体化辅助治疗时代的到来;接着介绍了一项BRAF突变的mCRC(SWOGS)研究,提示维罗非尼、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联合方案可延长BRAF突变mCR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疗效不受既往伊立替康治疗、MSI状态、PIK3CA突变或左右半影响;分享了FRESCO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接受呋喹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OS达到9.3个月,较安慰剂对照组(6.57个月)延长了2.7个月,呋喹替尼有望成为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选择。

医院陈治宇教授

  点评讨论嘉宾医院庄志祥主任、医院朱春荣教授、医院王湛教授、医院孙文辉教授围绕ASCO进展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尤其辅助化疗时间问题,有的认为应根据复发风险的高、低危分别对待,也有的认为在指南改变以前还是按照原先的处理方法为妥。

  6月18日上午的会议由陈治宇教授担任大会主持。第一篇章由CSCO秘书长、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与原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医院朱正刚教授主持。首先李进教授介绍了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并指出目前在消化道肿瘤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热点是探索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有可能提高疗效的联合治疗,如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间的联合等。

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

  朱正纲教授作IV期胃癌转化治疗进展的主题报告,着重介绍胃癌伴腹膜转移的转化治疗,包括他们团队开展的替吉奥加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紫杉醇灌注给药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II期研究,部分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III期研究。

上海医院朱正纲教授

  医院张小田教授介绍了胃癌新辅助(围手术期)化疗的进展,系统回顾了FLOT系列研究的前世今生,解读了FLOT4-AIO的结果,认为围手术期FLOT方案胜出经典的ECF/ECX方案,并指出尽管新辅助治疗已经有了一些答案,但也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术前放疗的价值、免疫治疗及抗Her-2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等。

医院张小田教授

  胃癌多学科病例讨论环节,医院张晓伟医生介绍了1例Her-2阳性胃癌伴单发肝转移灶病例,经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后R0切除胃与肝转移病灶、术后化疗中出现新发且单发的肝转移病灶再经射频消融联合二线化疗半年,已无瘤生存三年半。医院肿瘤内科印季良教授、胃外科赵广法教授、放射科朱晖教授、医院放疗科张继东主任就诊治过程中的问题与争论展开讨论。该病例提示合理安排多学科综合治疗也可能使IV期的胃癌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第二篇章由印季良教授、郭伟剑教授主持。上海医院张俊教授介绍了胃肠肿瘤的精准治疗进展,也展示了他们团队开展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朱晓东教授介绍并解读了ASCO胃癌领域主要研究进展:FLOT4-AIO研究显示FLOT4方案围手术期治疗较ECF/ECX方案在肿瘤降期、R0切除率和总生存上具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围手术期治疗的新标准,并认为远期疗效的提高主要来源于FLOT4在降期与提高R0切除率方面的优势,因而不能推导出该方案适于术后辅助治疗;在免疫治疗方面,PD-1抗体联合化疗初步取得了良好疗效。

医院肿瘤内科朱晓东教授

  郭伟剑教授回顾了晚期胃癌一线到多线治疗的现状及其团队牵头开展的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EXELOX)的中期结果:EOX三药方案在缓解率方面高于XELOX两药方案,但PFS相近,该研究仍在入组中。讨医院杨磊主任、医院王育生主任、医院吴骏医院何义富主任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意见基本一致:新辅助化疗FLOT优于ECF/ECX主要来源于降期,但不能推导出其适于晚期姑息治疗;姑息化疗以两药联合为主,但转化性治疗时可考虑三药联合方案。

医院郭伟剑教授

  最后,大会主席郭伟剑教授致闭幕词,代表组委会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及学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来参加第一届长三角消化道肿瘤论坛;也希望以此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共同开展消化肿瘤领域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广大的肿瘤患者造福。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bzl/11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