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数据均来源于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
本文摘录自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甲状腺癌指南
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女:男约为4:1,≥50岁在美国发生达5%。行尸检、手术或超声检查,结节发生率更高。50%的结节是良性。
50%的恶性结节因为体检发现,如意外影像学检查或良性结节手术。其余50%病人自己发现,通常是注意到无症状结节。
小于1cm无症状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发生率其实很高,他们大都是因为头颈部其它疾病做影像学检查时被无意发现。
小于1cm的结节很少被证实为恶性,一般无需做活检。相反结节大于4cm认为恶性可能性很大。
相比之下,甲状腺癌是不常见的。在美国,一生中被诊断为甲状腺癌的风险为1%。
如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女性是男性的3倍。
据-年期间数据统计,虽然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甲状腺癌,但高发年龄在女性为50-54岁,在男性为65-69岁。
小于15岁大于60岁患者的结节恶性结节的风险增加,一个大于60岁的患者出现结节恶性的风险是中年人的4倍。
在年,在美国近名患者死于甲状腺癌。有趣的是,虽然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死亡率男性却高于女性,因为男性患者被诊断时的年龄较大。
发生率从至增加%,但死亡率减少44%。虽然这些统计数据有许多不定因素发生变化,但是发生率增高可能跟放射接触增加相关。相反的,死亡率的降低可能是更多的治疗方式的使用。
暴露于离子放射是目前唯一肯定的引起甲状腺癌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乳头状癌。
年青的甲状腺腺体比任何器官都更容易在放射介导下发生癌变,尤其那些年龄小于10岁的。虽然放射所致的甲状腺癌倾向于更具有侵袭性及更高复发率,预后生存率却没有区别。
甲状腺是唯一一个少于0.01Gy剂量就可致癌变风险的器官。
在女性,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当中,放射更易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有以下七种情况时要注意怀疑是恶性结节。1、结节固定。2、与周围组织粘连。3、相关区域淋巴结肿大。4、声带麻痹。5、迅速增大。6、入侵颈内器官引起症状。以上两项或更多上述表现被发现,可拟诊甲状腺癌。
增加患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1、有头颈部放射史。2、家族性甲状腺癌史。3、某一特点性家族性综合征,包括有甲状腺癌。4、有其它相关的多发内分泌不典型增生2型综合征(MEN2),如甲旁亢,嗜铬细胞瘤,manfanoid习惯,粘膜相关性神经瘤。5、超声发现微钙化灶。
超声在评估结节恶性风险的作用越来越多,但还不是标准的检查方法。对结节或可疑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FNA),在临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被推荐为首选诊断方法。
当FNA诊断为甲状腺癌局限于甲状腺内或区域淋巴结内,有足够的机会治愈。然而5%的乳头状癌病人,10%的滤泡型癌霍斯勒氏细胞癌的病人发现时有远处转移,治愈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乳头状癌,滤泡癌,霍斯勒氏细胞癌的10生存率分别为93%,85%,76%。虽然说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但死于甲状腺癌的病人近95%是上述三种类型癌。
近30%的分化病人在几十年内复发,66%的这些复发病人在治疗后第一个十年内复发。
虽然复发通常不是致死性,但是颈部复发一般较严重,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死因子。
年龄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甲状腺癌在40岁以后的病人,致死更多,以后逐步升高,60岁后急剧升高。
小于20岁和大于60岁的病人复发率较高,达40%。其它年龄段为20%。
乳头状癌小于1cm,命名为微小癌,通常在良性甲状腺病手术中发现,复发率致死率几乎为零。
肿瘤小于1.5cm乳头癌或滤泡癌不会发现远处转移,而较大肿瘤30年内复发率为33%。小于1.5cm乳头癌或滤泡癌30年死亡率为0.4%,而较大肿瘤(1.5cm)为7%
多发微小癌可以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或出现远处转移。
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成为甲状腺癌唯有的症状。
成人乳头癌病人中,36%的出现淋巴结转移,滤泡型癌中,17%出现转移,儿童乳头状癌80%出现淋巴结转移。
淋巴转移与远处转移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那些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或穿破淋巴结包膜,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对于乳头状癌和滤泡型癌来说远处转移是引起致死的主要原因。10%的乳头状癌,25%的滤泡型癌出现远处转移,近50%的病例在诊断即有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位置,肺转移(49%),骨(25%),肺和骨(15%),中枢神经系统(CNS)或其它软组织(10%)。
一些病人,尤其是年青病人,远处转移仍可存活数十年,但50%的病人在5年死亡,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一些肺转移的病人也出现了长期生存的情况。
2016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澳洲breathpearls本草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