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最佳CT方案

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5%,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肿瘤虽生长缓慢,但病灶常可经腺内淋巴管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准确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在近期的研究和治疗指南中,将CT检查列入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检查的必备之一,来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但是随后的很多研究发现,CT检查在判断颈部外侧淋巴结是否转移方面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远不如超声。

多数学者的研究中强化CT在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上差异较大,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到底CT检查在判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上有没有价值。在近日(年1月26日)AJNR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该文章的作者JeongHyunLee,来自韩国首尔Asan医学中心,他和其团队认为,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CT强化是在碘对比剂注入人体之后的多少秒进行的扫描。在以往的研究中,扫描的延迟时间多在35-60秒不等。

在之前发现强化CT在鉴别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价值的一项研究中,所采用的延迟时间为25秒。作者大胆猜测动脉期的CT强化扫描是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外侧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最佳时期,并通过回顾性研究证明了这种推论。

该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例(首诊例,复发24例),颈部外侧淋巴结例(其中例转移,例为良性)。CT扫描方案共3种:

A,ml碘对比剂注入后70秒扫描;

B,ml碘对比剂注入后35秒扫描;

C,75ml碘对比剂注入后25秒扫描。

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其中一种方案的CT强化扫描。影像结果由两名医生各自进行评阅,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然后对数据处理分析,采用ROC曲线对各组的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并对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

图1显示的为淋巴结感兴趣区的画取和CT值的计算。图A从左到右分别是方案C,B和A。对于淋巴结密度值的计算采用的本身的淋巴结的CT值,和是与周围动、静脉和肌肉的比值多个参数

研究结果发现,方案C颈部外侧转移和良性淋巴结间的差异最大,具有最高的鉴别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案A和B,两名审阅者均发现诊断效能均低于方案C,也就是说强化CT在注入75ml对比剂后25秒(动脉期)扫描为最佳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性和转移的方案,其临界值为99HU,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87%、93.7%-97.9%和81.2%-87%。

图2是其中一名阅读者的对三种方案下的颈部淋巴结的影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25S(动脉期)时良恶性的淋巴结之间的CT值之间差距最大

图3三种CT强化扫描方案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方案C(红色)曲线下面积最大,表明其诊断效能最高

总结

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外侧淋巴结转移方面,强化CT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要合理制定扫描的方案,推荐75ml碘对比剂注入后25秒进行扫描。

编辑

巩涛

责任编辑

陈曦

投稿与合作:chenxi

dxy.cn

赞赏

长按







































鐧芥枒鐥?
鐧界櫆椋庡ソ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bzl/8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