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学头颈部癌症之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3/10万人发病,占甲状腺肿瘤的5%~10%,占全身肿瘤的1%~2%。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2~3,在女性甲状腺癌仅次于宫颈癌、乳腺癌和胃癌,居第四位。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7~20岁和40~50岁各出现小高峰,前者的发病略低于后者。儿童和青少年曾接触过放射线的,成人期易出现甲状腺癌,但成人颈部接触放射线似乎并不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约4%~7%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恶变,10%的甲状腺腺瘤可以癌变,另慢性甲状腺炎亦可以恶变。

甲状腺癌依其病理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四型。即: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

甲状腺癌据病理类型不同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临床表现不同。

1.乳头状癌

此型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60%。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3,儿童期及放射线引起的甲状腺癌多为本型。由于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病程往往较长,平均约5年,有的长达30余年,初期无明显症状,多以淋巴结转移就诊,颈淋巴结转移常见,转移部位多为颈深下及中组淋巴结,晚期可能转移到上颈部、上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血行转移较小。晚期肿瘤可累及软骨或周围软组织或累及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或双侧,一般活动性尚好,少数不规则,境界不清与气管固定。大型肿瘤占多数,瘤体直径可达10cm以上或更大,常伴有囊性改变,穿刺可吸出浅棕黄色液体,较晚发生淋巴结转移。小型肿瘤占少数,瘤体直径小于1cm,多坚硬,不规则,常难触及,恶性度较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滤泡状癌

较乳头状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发病较多,男女之比为1∶2。肿瘤的恶性度较低,病程长,生长缓慢,缺乏明显的局部恶性表现,少数可有疼痛及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较少,主要循血行转移,可转移到肺、骨骼。有以骨骼转移为初发症状就诊者。肿瘤多为单发,少数多发或双侧,瘤体直径一般为数厘米或更大,实性,硬韧,边界不清。

3.髓样癌

较少见,占甲状腺癌的5%~10%,其中80%~90%为散发性,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10%~20%为家族性,大多年龄较幼,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散发性髓样癌病变多为单发,局限于一侧甲状腺的腺叶,家族性髓样癌病变常为多发或双侧。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髓样癌细胞可产生降钙素,在原发癌、转移癌中血浆内的浓度很高,但临床血钙降低却不明显,可能由于甲状旁腺代偿所致。另有一些患者可出现顽固性腹泻,为水样泻并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每日数十次以上,有癌转移者更甚,肠吸收功能障碍不严重,主要是水及电解质的丢失,无脂痢,维生素B12和糖的吸收不受影响。腹泻与肿瘤有关,癌切除后,腹泻即停止,复发或转移时,腹泻又出现。腹泻可能由于髓样癌分泌的前列腺素影响血的肠肽以及5-羟色胺等引起。

髓样癌可并发西普勒氏综合征,亦称多发性内分泌瘤化2型或2a型,即髓样癌并发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也可并发内分泌瘤化2b型或3型,即髓样癌并发嗜铬细胞瘤及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好发于眼睑结膜、舌及唇黏膜等处,多发性神经节瘤好发于肠管。另外尚可并发类癌综合征及柯兴综合征。柯兴综合征多为急性型,即色素沉着、低血钾以及碱中毒,很少有面部及躯体特征。

4.未分化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15%,为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癌,包括大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以及分化不良的乳头状癌、滤泡癌和嗜酸性细胞癌等,其中以大细胞癌较多见。好发于老年男性,常有多年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结节病史,在短期内肿块突然增大,发展迅速,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严重的呼吸困难以急诊就医者,常发生血行转移。癌肿在甲状腺形成双侧弥漫性巨大肿块,颈部X线检查,可见气管受压、移位明显和变窄,因广泛浸润,侧位片多伴有椎前软组织增厚。

甲状腺癌多因情志不疏,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所致。肝郁不疏,脾失健运,痰湿凝聚,随肝气上逆,凝结于颈部。痰湿凝聚,气滞血瘀则癌肿如石。阻于气道,则声嘶气粗。若郁久化火灼伤阴津,则见烦躁,心悸,多汗。若病程日久耗阴伤血,气血双亏则见全身乏力,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口干,纳差等。

《诸病源候论》说:“瘿者由忧急气结所生。”《养生方》说:“诸山黑水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饮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瘿的发生与地区的水质有关。

甲状腺癌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1.既往有头颈部的X线照射史。现已确诊85%的儿童甲状腺癌的病人都有头颈部放射史。

2.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家族史,常提示甲状腺髓样癌。

3.孤立性甲状腺结节质硬、固定,或合并有压迫症状。

4.存在多年的甲状腺结节,突然生长迅速。

5.有侵犯、浸润邻近组织的证据,或扪到分散的肿大而坚实的淋巴结。

借助I甲状腺扫描、B型超声波、细胞学检查、颈部X线平片、血清降钙素测定、间接喉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甲状腺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证型:

1.肝郁痰湿型(多见于初期)

主证:颈部单发瘿肿,质硬,随吞咽下上,活动受限,可有胸闷或吞咽时局部发憋,舌苔薄白腻,脉弦或滑。

辨证:瘀毒互结,肝郁痰凝。

治则:化瘀解毒,理气化痰。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参灵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

汤药:以伟达4号方合6号方加减:黄药子15g,山慈菇10g,三七(冲)3g,重楼10g,蜂房6g,乳香6g,没药6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6g,枳壳10g,生甘草6g,竹茹10g,佩兰10g,薏苡仁15g,白蔻6g,桔梗10g,浙贝母10g,鱼腥草20g,柴胡10g,郁金10g,夏枯草15g,海藻10g,生牡蛎30g。

按语:伟达4号方合6号方化瘀抑瘤,理气化痰;加以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夏枯草、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化痰;半枝莲、重楼解毒消瘿。

2.阴虚肝旺型(多见于癌肿累及喉返神经,或放疗、手术后)

主证:颈部有瘿肿,质硬,随吞咽上下,活动受限,咽喉干燥,口干欲饮,烦躁易怒,舌质红,脉细数。

辨证:瘀毒互结,阴虚肝旺。

治则:化瘀解毒,养阴平肝。

中成药:慈丹胶囊、扶正固本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参灵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

汤药:以伟达3号方合5号方加减: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元参15g,生地黄15g,天冬10g,石斛10g,天花粉10g,百合15g,旱莲草10g,葛根15g,仙鹤草20g,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生甘草6g,川芎6g,香附6g,当归10g,炙罂粟壳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台乌药10g,青皮6g,女贞子15g,夏枯草15g,黄药子15g,生牡蛎30g。

按语:生地黄、元参、沙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黄药子解毒散结;夏枯草、生牡蛎平肝潜阳;柴胡、台乌药、青皮疏肝理气。

3.气血双亏型(多见于后期,或放疗后复发者)

主证:全身乏力,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声音嘶哑,口干欲饮,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瘀毒互结,气血双亏。

治法:化瘀解毒,益气养血。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参灵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

汤药:以伟达1号方合2号方加减:当归10g,黄芪15g,川芎6g,白芍药10g,熟地黄15g,三七(冲)3g,黄精10g,紫河车6g,桑椹子10g,何首乌10g,丹参10g,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扁豆12g,怀山药20g,薏苡仁15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红枣6枚,生姜3片,夏枯草15g,重楼15g,元参15g,沙参30g,生黄芪20g,石斛30g,白芷6g,鹿角霜10g。

按语:伟达1号方合2号方补血调血,益气健脾;加元参、生黄芪补阴益气血;鹿角霜温阳补髓;沙参、石斛养阴生津;夏枯草、重楼、白芷解毒散结。

甲状腺癌仍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若肿块已固定,常为未分化癌,则不宜手术切除。如证实已有淋巴结转移,应进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即患侧甲状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乳头状癌较多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故手术时发现气管旁或颈内静脉淋巴结转移,应考虑作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

放射线治疗对未分化癌有一定的敏感性。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一般不作放射线治疗。放射性同位素碘用以治疗滤泡癌转移(因其重碘稍多)效果较好。配合慈丹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扶正固本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

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可抑制脑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癌细胞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手术后长期间歇口服甲状腺素,对预防复发和治疗晚期甲状腺有一定作用。一般对乳头状癌、滤泡癌和髓样癌效果较好,而对未分化癌效果甚差,每次用量为30mg,日服3次。可配合固本保元液,每次10ml,每日3~4次。

化学药物治疗虽可作姑息治疗,但效果不佳。甲状腺癌手术后及射线治疗时,与中医药结合,效果会更好。

例一吴某,男,56岁。年8月18日初诊。缘于数月前,因声音嘶哑,医院诊断为甲状腺肿大,并行手术切除。不到2个月手术口刚愈,甲状腺又肿大,诊为甲状腺癌并进行第二次手术,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医生建议化疗,患者拒绝。2周前症状加重,8月7医院复查示:①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②气管变窄剑鞘状改变。现症:颈部肌肉绷紧,压迫不适,饮食受阻,吞咽困难,呼吸急促,咳嗽频繁,声音嘶哑,口渴咽干,语言低微,消瘦明显,疲乏无力,大便干结,舌苔光滑,舌边青紫,脉数。查体:甲状腺如鸡蛋大,质硬且痛。右颈部约黄豆大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差。证属肝阴不足,阴虚阳亢,挟痰凝结。治宜养阴柔肝,软坚化痰。方药:①生地15g,制首乌15g,大麦冬9g,炒丹皮9g,大子参30g,全当归9g,生牡蛎30g(先煎),夏枯草30g,海藻3g,浙贝母20g,水煎口服,每日1剂,连服30日。②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灵芝益气胶囊各30盒,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

二诊(同年12月3日):药后40余天,腺癌得以消散,淋巴结肿大亦消失,精神大振,声音已开,自能室外活动,触凉水亦无惧,纳增,舌苔白,脉滑,唯咳嗽痰多。此为胃气已复,邪尚未祛净,仍同前药各1疗程,另加二陈汤10剂,先煎服。

年3月16日,患者诸症消失,复查无常,面色红润,健康如常。

例二郑某,男,21岁,农民。年12月7日初诊。患者于年11月,因声音嘶哑3个月,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行手术切除,并进行放、化疗,自觉尚可。然去年复查诊为复发并伴颈部淋巴转移。医院已无最佳治疗方案,建议中医药治疗。症见:面色白,体乏无力,声音嘶哑,颈部僵硬,不能转侧,呼多吸少,失寐,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燥苔黄,质红,脉细数。中医辨证:阴虚痰热,气不化津。治宜:化痰散结,滋阴清热,补气调血。方药:①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黄芪30g,沙参15g,花粉15g,石斛10g,桔梗10g,百合15g,山慈菇15g,黄药子15g,山豆根10g,夏枯草30g,牛蒡子10g,水煎口服,每日1剂,连服30日。②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蜜水送服。

二诊(年1月16日):药后左颈部3个约2cm×2cm、2cm×1.5cm、2cm×0.8cm大小的淋巴结已开始变柔,声音渐开,口干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按前方①、②续服2个月。

三诊(同年7月16日):上药尽剂,淋巴结完全消失。经B超检查,未见病灶,未见任何不适症状,舌淡红,苔薄润,脉缓。考虑其久病伤气,故以补气、补血、滋阴为主,佐以祛邪化痰软坚之品。方药:①中药以六君子汤、生脉散、消瘰丸为主加减,隔日1剂,水煎口服,连服30日。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

按:服上药后患者陆续又服二疗程,今特随访,患者恢复健康,并参加劳动近1年。

例三周某,男,46岁。年患甲状腺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及中药。年发现右颈部淋巴肿大,多次服用外院中药无效,后确诊为恶性淋巴肉瘤。于年12月21日求诊我院,症见:神疲乏力、胸闷不舒、两胁作胀、颈腋及腹股沟处肿块累累,脉弦滑,舌质淡红苔白。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结肉瘤。中医辨证:气郁痰结,石疽恶核。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予以:①柴胡6g,当归6g,白芍6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穿山甲6g,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石决明9g,青皮6g,海藻、贝母、黄药子、生甘草各3g,水煎服。②慈丹胶囊,每天4次,每次5粒,天黄癀丸,每次1g,每日3次。

二诊:(年2月11日):经1个半疗程用药,肿瘤部分变软缩小。患者头能低下,又服1个疗程药后,症状改善,胸闷、胁痛等减轻,目前情况较好。

按语: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后又传承郑伟鸿副主任中医师,郑东海副主任中医师等弟子。)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

郑伟达郑伟鸿郑东海

副主编:

郑东英郭凤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zxa/118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