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囱煤烟烟草到肝炎病毒胃部细菌h

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卢杉

编辑:李欣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吸烟致癌,这是一个目前从科学界到大众都认可的“常识”。鉴于肺癌人群在全球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这几乎也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重要的可预防致癌物。

但在这些定语背后,烟草致癌这一简单认知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除了烟草,今天我们还知道许多致癌并可预防的因素,都经历了科学家、医生、患者、社会各界与癌症的旷日持久的缠斗。在发现致癌物、证明因果联系、监管规范化、让大众熟知并改变相应生活方式这个过程中,预防的重要性逐渐明晰。

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国家卫健委将今年主题定为“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图源:国家卫健委

01

从烟囱到烟草

18世纪中下叶,一名英国医生发现了“爬烟囱的男孩”与罹患阴囊癌之间的奇怪联系。据悉达多·穆克吉的癌症科普《众病之王·癌症传》[注]一书所描述,年,外科医生波西瓦·帕特注意到自己诊室里的阴囊癌病例显著上升,患者几乎全是烟囱清扫工和“爬烟囱的男孩”。

这些男孩多为贫穷孤儿,签了卖身契被送给清扫工当学徒。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主角奥利弗也差点被卖给烟囱清扫工加菲尔德。在工业革命大潮下,18世纪的英国像一列飞速轰鸣无法刹车的蒸汽火车,充斥着工厂和煤烟,自然也需要大量童工和清扫工人伺候这些烟囱。

这些人常被认为是疾病的“污水池”:身体肮脏,不少人患有痨病、梅毒、水痘;还有丑陋的溃疡,很容易被归咎为性病。他们多用有毒的汞剂进行治疗,或弃之不顾。当时流行的顺口溜说:“一夜维纳斯,千夜汞相随。”

英国烟囱清扫工

事实上,帕特仔细研究病例发现,是长期嵌在皮肤里的烟囱煤烟导致了阴囊癌的发生。

这些童工通常身子赤裸,在烟囱中清扫遍布灰烬的烟道,常年被淹没在油烟中。联想到工种和疾病的关系,帕特记录道:“这种疾病是某些人特有的。我指的是烟囱清扫工的癌症。这种疾病总是先攻击阴囊下部,会产生疼痛、粗糙、丑陋的表皮溃疡,有坚硬且隆起的边缘……我从没在青春期以下的人群中发现此病例,这可能就是患者和外科医生都把它归类为性病的原因之一。用汞制剂进行治疗反而会加速恶化。”

帕特发现的致癌物“煤烟”,事实上由多种化学物质混合而成,里面包含了若干致癌物。这一发现说明:外来异物诱发癌症,癌症是可预防的。

年,英国国会通过《烟囱清扫法》,禁止雇用8岁以下儿童,其后不断提高年龄限制,直至年完全禁止雇用“爬烟囱的男孩”。几十年后,这种在清扫工中一度流行的阴囊癌消失了。

发掘这种诱发“人为的癌症”的因素,在与烟草、烟草商的斗争中更为轰轰烈烈。

年,美国每年人均消耗香烟不到一支,但30年后,这个数字变为支,每年总消费35亿支香烟和60亿支雪茄,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每天要抽10支烟。而英国人也不遑多让,日均12支,苏格兰人更高达20支。年,英国统计局发现,20年间肺癌发病率几乎上升了15倍。

但如何在流行病学上找出并证明肺癌的发病诱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开始专家们将其归咎为流感、大雾、筑路焦油、煤火、工业污染、煤气厂、汽车尾气等,几乎除了香烟烟雾之外,所有可吸入有毒气体都被怀疑过。

而来自美国的温德尔和格雷厄姆、英国的多尔和希尔,都陆续注意到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这些医生和研究人员在20世纪中期在大洋两岸分别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肺癌与吸烟的相关性一目了然。

虽然研究有了重大进展、结论确凿无疑,他们却遭到了烟草商攻势猛烈的“狙击”。

年,美国成年人吸烟率达到了空前的顶峰45%,也带来了烟草业的“盛世”,连香烟广告都有详细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投放:针对职工、家庭主妇、移民、非裔美国人,甚至还有医生。60年代,美国香烟年度总销量高达近50亿美元,平均一个美国人一年要抽支烟。对于学术界的研究结果,烟草业进行了一系列反击,包括混淆视听、资助更多烟草研究让问题悬而不决、争辩证据和因果关系等。

科学之外,解决方法最后还要靠政治和法律手段。年,时任肯尼迪政府卫生局局长的路德·特里发布了一项涵盖.3万名男女的调查报告:吸烟和肺癌,是癌症流行病学史上最强烈的关系之一,并且吸烟是肺癌这种主要癌症的可预防单一诱因。

年,律师班茨哈夫利用“公平原则”在公共广播媒体上的实施,将电视台告上法庭并胜诉。法庭要求给予支持烟草和反对烟草的广告“均衡时段”。不过此后一系列公众舆论的负面冲击,让烟草商们自动撤出了在广播电视上的宣传:年1月1日晚11点59分,电视上最后一条“维珍妮牌女士香烟”广告播出,随即宣告了“香烟广告的末日”。

当时的维珍妮女士香烟广告

年,律师埃德尔通过挖掘烟草商内部文件,曝光了烟草公司的丑闻:他们不仅知道烟草致癌风险、尼古丁强烈的上瘾性,还刻意隐瞒这些研究。随后民众和烟草商开展了一场场长达十余年的烟草诉讼,到年才迎来责任清算:46个州和四个最大的烟草商签署了《主要和解协议》,此后又有47家烟草商加入。

将烟草归为强致癌物,是癌症预防的重大进步,然而这并不是人类抗肺癌的胜利,“和解的真正代价转嫁到了瘾君子身上,他们要花更多的钱买烟,再付出自己的生命。”穆克吉感叹,每种新药上市都会被当做潜在致癌物经受严格审查,即使该物质与癌症只有微小联系,也会造成公众的歇斯底里,令媒体焦虑不安。但人类所知最常见、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香烟,却能随意在各角落的商店里用几美元就买到,实在不可思议。

02

病毒和细菌

在烟草被认定为强致癌物之后,科学家们又开始寻找一个接一个的癌症诱因。但在癌症流行病学史上,还有大片空白未被填满。细菌、病毒、化合物、X射线……到底哪些东西引发了癌症?

20世纪60年代末,在费城工作的生物学家巴鲁克·布隆伯格发现人类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郁积性炎症也可以致癌。70年代,他发现了一种新病毒颗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感染可表现出无症状感染或急性肝炎,再到肝脏的慢性硬化,进而可能发展成为肝癌。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实验证明,HBV是一种活的致癌物,可以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也可以导致未硬化的肝患癌,所以也被认为有直接致癌作用。

布隆伯格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速速带领团队开发了HBV疫苗,大幅降低未感染者的易感性,创立了从病因到预防的关键环节。

我国是肝炎大国,以肝癌为例,中国的肝细胞癌占了全球50%的病例,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约85%肝癌患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以肝脏为靶器官、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传染病。俗称的“大三阳”、“小三阳”都是乙型肝炎的表现,由于抗原或抗体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都可以归结为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慢性肝病。

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严重、进展性的疾病,肝脏在长期慢性感染中,会变成肝硬化、失代偿,最后导致肝脏肿瘤,甚至死亡。乙肝主要有几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或其他途径,比如纹身。

近20年来,肝病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丙肝可以治愈,但乙肝仍旧不行。因为现在所用的很多药物,主要作用都是抑制病毒、缓解肝脏疾病,但达不到清除的目的。

慢性乙肝虽然很难治愈,但是好控制也好预防。迄今为止,接种乙肝疫苗仍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在新生儿及儿童乙肝免疫接种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低龄幼儿发病率很低,但20-40岁的中青年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相关研究显示: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发病率很低;但儿童和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乙肝发病率有所递增。

WHO提出“年消除慢性乙型肝炎”的目标,而乙肝疫苗的普及,将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年数据显示,在1-29岁人群中,乙肝感染率只有2.64%,5岁以下儿童当中是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许洁说,“现阶段,我国免疫策略是保持新生儿优先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在儿童当中进行查漏补种,并且把目光放到了成年人身上。考虑到我们国家慢性乙肝的流行率实际上仍然比较高,提升公众对于成人免疫的正确认知十分必要。”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许洁教授提供

20世纪70年代,另一种“可预防的致癌物”也被检测出来,不是化合物也不是病毒,而是细菌。澳大利亚医师马歇尔和科学家从胃炎病因开始,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在研究迟滞之际,孤注一掷,马歇尔以身试药,喝下了自己培养出来的幽门螺旋杆菌。随后开始恶心、呕吐、盗汗和发冷,并检测出胃炎以及细菌分布情况。他在报告中写,“一位普通志愿者已经吞下了该生物体的纯培养液。”

所幸,马歇尔后来用抗生素疗法治好了自己。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可以测试和治疗的,且方法简单。对于青年来说,清除这种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慢性胃炎的郁积导致药物清除已经无济于事,所以尽早预防非常重要。

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炎之间的联系,提出了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引起胃癌的可能性。实际上,这种细菌与多种癌种相关,包括胃腺癌与粘膜相关的淋巴癌。

在流行病学家看来,癌症的预防通常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即为阻断病因,例如通过禁烟、戒烟防止肺癌,或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相关癌症,如乙肝疫苗。二级预防为筛检,可通过对症状发生之前的早期阶段筛查来预防疾病。

中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在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表示,“从今年主题中,我们也看到对于癌症防治,大家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zxa/123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