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7岁,因“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物1年余”为主诉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甲状腺肿物”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超声表现:
甲状腺右叶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内可见一稍低回声团,大小约69x53mm,形态欠规则似呈多结节融合状,边界不清,向外突出性生长,内回声不均,内可见强回声斑伴声影,CDFI示团块内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另于甲状腺左叶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大小约16x15mm,边界不清,向外突出性生长,内回声不均,CDFI示团块内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1、甲状腺右叶实性占位伴钙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他疾患待排。
2、甲状腺左叶混合性结节,性质待定。
CT表现:
CT提示:甲状腺右叶肿块。
临床初步诊断:甲状腺右叶肿物
手术方式:全甲状腺叶切除术加双侧喉返神经解剖探查术
术中病理所见:右侧甲状腺可见一结节样肿物,约8*7cm大小,实性,边界欠清,质韧,与颈前肌粘连明显。左侧甲状腺中份可见一结节样肿物,约3x2cm大小,实性,边界欠清,质硬,与颈前肌粘连明显。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病理结果(左甲状腺,右甲状腺叶):恶性肿瘤,免疫标记支持甲状腺未分化癌。
讨论: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thyroidcarcinoma,ATC):
是一种高度恶性少见的甲状腺肿瘤,占甲状腺癌的1%-2%,又称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病死率较高,发病率很低。AT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早期可出现周围组织的浸润和转移,好发于老年人,ATC多表现为颈前肿块且快速增大,临床有提示意义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喘鸣及呼吸困难。病理诊断是金标准,术后标本肉眼外观为灰白色、鱼肉状巨大肿瘤,通常伴甲状腺外浸润,肿瘤部分可有坏死和出血。正确的诊断对病变分期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表现:甲状腺未分化癌首发症状为快速增大的甲状腺肿物,就诊时常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部疼痛等症状。原发肿瘤平均直径5~8cm,1/3以上患者表现为既往甲状腺结节突然增大,或者接受治疗的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患者突然出现转移灶。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易并发肺部等远处转移,报道有40%-87.5%的ATC早期即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颈内静脉周围Ⅲ-Ⅶ区。影像学检查表现:ATC常为单侧、单发病灶,肿瘤体积较大,常大于5cm。肿瘤没有包膜,浸润性生长以及肿瘤在各个方向上生长速度不一,影像学多数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常累及邻近的组织结构。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甲状腺癌,治疗方式有手术、放化疗。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中指出,手术是甲状腺未分化癌首选治疗方式,如手术可将病灶完全切除(即达到R0切除:显微镜下无残余肿瘤),无证据表明,术后再行放化疗能让患者受益。若病灶无法完全切除,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患者意愿进行放化疗。鉴别诊断:1、甲状腺淋巴瘤(PTL):甲状腺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多为原发性,主要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常有甲状腺桥本病的病史,可累及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回声较均匀,钙化和坏死少见,血供不丰富。PTL伴有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肿大时,淋巴结密度、回声均匀,坏死少见。2、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TC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区富血供、沙砾状钙化的占位灶,回声相对均匀,较少侵犯周围组织结构。而ATC表现为囊实性,钙化少见,容易坏死、囊变的占位灶,极易侵犯周围组织结构,两者的影像表现有所不同。3、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内见多发低回声结节,边缘光整,钙化多呈蛋壳样或粗大结节状,即使肿瘤较大,但甲状腺包膜完整,不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不伴有颈部肿大淋巴结。4、神经鞘瘤:主要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相鉴别,超声显示“鼠尾征”是神经鞘瘤典型表现,颈部增强CT可鉴别迷走神经鞘瘤或交感神经鞘瘤。编辑:宋洁
审核:李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