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爱问医生上,有关甲状腺肿瘤的咨询比较多。已经确诊的甲状腺癌的患者,有些人害怕接受手术,有些人则感觉天斗塌下来了,整天忧心忡忡。其实,真的不用害怕。
我爱问医生上的咨询。结婚生娃。图片中有错别字。
在讲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故事。
18年前,小芳二十岁。她右侧甲状腺有一个直径1厘米的肿块,怀疑为甲状腺腺瘤,医院做手术。那个年代病理医生相当缺乏,限于那个年代的医疗技术,那时候还不能做术中冰冻病理切片,也无法在术前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当时还是古老的手术方法,做了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因为从手术当中来看,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晰,目测不像是恶性肿瘤。切下肿块后,再去做病理切片。
五天以后,病人已经出院。她的病理报告来了,结果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在那个年代,类似这种疾病,主流的治疗方法是需要再次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做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
她是农村人,当时并没有电话。根据她在病例里留下的地址,我和另一个同事找到她家,找到她的父亲,告诉他女儿患的是癌症,需要再次手术扩大切除范围。劝他让他女儿再次入院接受手术。
他听到这些话以后很生气,他生气不是因为我们手术台上没有发现这是癌症。他生气的是医生说他女儿是癌症。他说:“要是大家都知道我女儿生了癌症,她以后怎么嫁人啊?谁敢娶她?再次手术我们是肯定不做了。你医生也不要说了,反正我女儿也不是癌症。”
他请我们吃了午饭,要求我们为他女儿的病情保密。至少要保守秘密到她女儿嫁人为止。我们也只能答应保守秘密,连她女儿也没告诉。因为在那个年代,法律对于患者的知情权没有明确规定。通常,患癌症的人,医生都是对病人保密而告诉他的家人。
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医院。大概一年以后,听说她嫁人了。也就是说,她患了甲状腺乳头腺癌,我们仅仅是做了右甲状腺的次全切除,虽然不管她了,可是我一直惦记着她。她父亲不愿意让她再次手术,我也无计可施,医学从来就不单单是医学问题,医学也是社会学,也是人文科学。我只能尊重她父亲的选择。就连现在普遍要吃的甲状腺素片,她也一片都没吃。
去年,我在门诊又见到了小芳,她嫁人后,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好好的呢!
目前医学界对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状腺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就是个脖子上的蝴蝶。
甲状腺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以此命名。甲状腺控制使用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质、调节身体对其他荷尔蒙的敏感性。甲状腺依靠制造甲状腺素来调整这些反应,有triiodothyronine(T3)和thyroxine,也可称为tetraiodothyronine(T4)。这两者调控代谢、生长速率还有调解其他的身体系统。
甲状腺癌分为源自滤泡细胞或滤泡旁细胞的肿瘤。源自滤泡细胞的肿瘤可再依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区分为分化良好、分化不良及未分化癌;其中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及滤泡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以上。
甲状腺癌发生的原因並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环境及遗传有关。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纪的女性或男性,但好发于20至40岁的女性朋友。
甲状腺癌在诊断初期除了甲状腺结节(肿大)外,并无其他症状,大部分是体检的时候医生做颈部触诊,或病人自己照镜子时意外发现。
建议年轻女性朋友平时照镜子时,除了注视脸部外,也可以顺便往下注视自己的颈部,看看颈部有否异常凸起的肿块。若发现有异常,立刻去找外科医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注视自己的颈部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大约只需花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发现甲状腺癌。
3年前,我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一个人的颈部有个凸起的肿块,医院看看,结果,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后恢复很顺利。
如果你是美女,多给你的外科医生朋友发发自拍照片,也是定期检查体检哦。外科医生看美女,第一眼不看脸,往往会看看脖子上有没有问题,我们的职业病啊!
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如果结节的摸起来较硬、生长速度较快,或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现像,就需考虑恶性的可能。
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查主要有颈部B超检查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B超是检验肿瘤是否为恶性的一种极有用的检查法。它对于区別结节是囊肿、实质、或混合组成提供极明确影像,同时帮助术前了解肿瘤在甲状腺的位置,还可以引导细针正确的抽取到实心结节,减少因只抽到结节中的水而误诊的机率。但是B超无法取代细针细胞穿刺术在术前区别甲状腺结节是为良性或恶性。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为诊断甲状腺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利用空针抽吸甲状腺结节或被怀疑的甲状腺组织细胞,置于玻璃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就有结果。此检查不需要施行任何麻醉,门诊即可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准确率高,且癌细胞经穿刺途径而散播至其他组织的机率少之又少。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检查结果发生假阳性(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癌而事实上並非癌症)的机率只有1%;发生假阴性(实际上为癌症,然而细胞学诊断为非癌症)的机率约只有5%,之所以会产生假阴性的误诊主要是取样或判读的错误,因此,此方法是术前对甲状腺癌任何检查方法中最值得信赖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甲状腺癌中的滤泡癌无法利用细针细胞抽吸术于术前诊断出来。此种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是依赖病理化验肿瘤对包膜或血管的侵犯与否而决定是否为癌症;因此术前纵使作了细胞穿吸检查也无法单由细胞外型来诊断肿瘤是良性甲状腺滤泡腺瘤或恶性滤泡癌。无可讳言,在门诊不需麻醉即可施行的细胞穿吸术虽极简单,准确度高度,但临床上还是约有5%呈现伪阴性诊断。
所以,对于没有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块病人,应在门诊随访肿瘤大小变化,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数值变化,同时叫医生摸摸脖子,可以将不幸的伪阴性诊断率降至最低。
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以甲状腺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少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因为肿瘤小、局限在甲状腺组织内、无局部或远处转移,只要做甲状腺单叶切除就可以了。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后,会再以放射碘治疗来清除术后残存的甲状腺或远处转移细胞。
分化不良及未分化的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0%以下,因为细胞对放射碘的反应较差,预后不佳。治疗上除了手术外,会考虑合并局部放射治疗或化疗。髓样癌因细胞来源不同,主要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毕竟患上这类癌症的人很少。
接受手术之后的病人,必须服用甲状腺素,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避免TSH对滤泡细胞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甲状腺癌复发的机率,因此,病人吃甲状腺素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主要是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
甲状腺球蛋白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蛋白质,血中的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可以反映体内残存甲状腺细胞的量,是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病人追踪的重要指标。此外,颈部超音波检查及放射碘的全身扫描,也是定期常用的追踪工具。
大部分的甲状腺癌病人,经由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的预后都很好,十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如果患病时的年龄在45岁以下,那么预后会更好,几乎不会因甲状腺癌而影响生命。
医院几个患甲状腺癌的同事,当然都是乳头状腺癌,手术后十多年了,都是正常人。泡哥、把妹、结婚、生娃,一样也没落下。其中有个女同事是她自己来我外科诊室玩的时候被我发现的,当时她的颈部淋巴结已经有癌转移,已经不算早期的甲状腺癌症了,后来做了手术,术后吃甲状腺素片,现在也生活得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做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疤痕很大,难看一点。所以她常年穿高领衣服,经常有围巾。
病人的家属或朋友对甲状腺癌不了解甚至误解,也会影响病人心情。病人学习后,心理已能够踏实并摆脱惶恐,然而有些家属或朋友会跟病人说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做;有时更会以一种病人似乎已进入癌症末期的眼光注视著病人;这些态度,都会在无形中对病人心情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殊不知,这些态度及行为正是以爱的名义害了人。
在接受适当的治疗下,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可以被治疗好的,大家不要怕,这是我写本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