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病例夹》
至本《精准医疗病例夹》是至本医疗科技推出的肿瘤精准治疗病例分享栏目。
主要目的:
?定期呈现国内外肿瘤精准医疗精品案例
?从分子机制出发,回归临床实践,邀请临床专家点评,系统而全面阐述基因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为患者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特色:紧贴临床的“精准”病例解读,临床专家解析病例治疗细节,肿瘤生物学专家解读基因分子机制。
本期导读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是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肺癌是指肺内的癌肿为原发性,由于肺的各级组织如支气管上皮、支气管腺体、肺泡上皮等发生了异常增生,产生癌变。对于基于BRAF突变的肝癌和肺癌双病灶患者治疗方式的尝试,提示HCC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治疗外,BRAF突变的NSCLC患者使用索拉非尼也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张玉宝教授
哈尔滨医院
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肝胆胰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一.病例简介
基本信息
性别:男性年龄:74岁
NSCLC骨转移(T2NXM1)和HCC(BCLC分期C),患者有肝硬化,肝功能良好,有II型糖尿病史。
初诊
肺部和肝脏双病灶和骨转移。肺腺癌(TTF-1阳性和P40阴性)、HCC(Edmondson二级)双原发。
第一次治疗
一线吉西他滨单药治疗,2个月后肺部、肝脏病灶均进展。
第二次治疗
索拉非尼(mgbid),20d后减量至mg/d直至进展。2个月后肺部病灶PR和肝部、骨转移病灶SD;6个月后肺部原发灶PR,肺部转移灶CR,肝部SD。用药13个月后肺部和肝部病灶均进展,维持治疗。NGS检测发现肺部病灶发生BRAF基因11号外显子GV突变,肝部病灶无基因突变。
二.病例亮点解读
“
1.作为临床专家,临床上您如何确认患者是双原发的?
张玉宝教授:
双原发肿瘤可分别来自同一器官、成对器官、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等。双原发肿瘤的标准采用Warren标准:(1)每一个肿瘤组织学必须证实是恶性的(2)每一个肿瘤各具有独特的病理类型(3)必须排除转移或复发。
本案例中通过免疫组化指标,肺部病灶TTF-1阳性,P40阴性判定为原发肺癌,肝部病灶HepPar-1阳性判定为原发Edmondson2级肝细胞肝癌。
“
2.请您结合NGS检测结果解释一下为什么索拉非尼对肺癌病灶CR,而肝部病灶SD?
张玉宝教授:
近期的临床研究显示维莫非尼和达拉非尼对BRAF突变的NSCLC患者有效。很少有研究数据显示在NSCLC中BRAF非VE的患者对抗BRAF制剂有效。且有个案报道显示BRAF-GL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对维莫非尼无效,但BRAF-G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对索拉非尼PR,且持续有效时间长达6个月。且有另外一项研究发现一例对索拉非尼有持久疗效的NSCLC患者是由于其具有ARAF突变,可能是索拉非尼的潜在靶点。
本案例是双原发NSCLC和肝癌的患者使用索拉非尼,对肺部病灶有良好响应,而对肝癌病灶无响应,其中基因检测发现肺部病灶BRAF突变,而肝部病灶BRAF为野生型。该病例提示了和病理类型相比,索拉非尼可能对BRAF突变的病灶更有效,当然还需要大型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该病例提示将来是否应该对HCC的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寻找对索拉非尼有效的优势人群。
“
3.对于双原发病灶的患者,经过基因检测两个病灶都有突变的情况下,您如何选择后续用药方案?
张玉宝教授:
现阶段尚无对多原发恶性肿瘤有特殊的治疗方案,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支持根据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放化疗为主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术前、术后可辅助放化疗。对于无法手术的双原发病灶患者,首先会建议对双原发病灶均进行基因检测,后续根据患者双病灶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应的靶向用药治疗,而不只局限于根据病理类型进行靶向用药。
三、分子机制解析
关于本病例中提到的BRAF基因突变,索拉非尼等信息,我们邀请了至本医疗科技医学部的李艳琳进行补充解析。
李艳琳硕士
至本医疗科技医学联络官
中国医科大学分子肿瘤药理学硕士
发表多篇SCI论著
多年肿瘤相关分子检测相关工作经验,
对基因及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有深刻的了解
1.BRAF基因介绍及在肺癌、肝癌中的突变比例
BRAF基因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BRAF基因的持续激活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形成肿瘤。
BRAF突变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在肺癌中亦可表达。BRAF与ARAF,CRAF同属RAF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40余种BRAF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位于第11、15外显子,其中约80%为15外显子上第位核苷酸的T突变为A,导致编码的缬氨酸变为谷氨酸,即VE突变。BRAF在HCC中突变的比例是20%。在肺癌中突变比例是0.5%-4.0%。
2.BRAF-GV突变的临床治疗
在NSCLC中抗BRAF药物如维莫非尼和达拉非尼对BRAF-VE的患者有效。但是BRAF-非VE突变的NSCLC患者对抗BRAF药物疗效不多。1例个案报道提示BRAF-GL突变的NSCLC患者对维莫非尼无效。但另一篇个案报道发现BRAF-GL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用索拉非尼有快速持续缓解6个月。目前尚无针对BRAF突变NSCLC患者使用索拉非尼疗效的研究。一项II期临床试验入组34例无EGFR和KRAS突变的NSCLC患者(BRAF状态未知),使用索拉非尼2例PR和20例SD。因此本案例患者发生BRAF-GV突变,选择使用索拉非尼药物。
3.BRAF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目前已经有多种BRAF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根据与激酶结合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种:Ⅰ型抑制剂和Ⅱ型抑制剂。
BRAF激酶域存在1个与ATP结合的催化裂口,催化裂口中有一个保守的活化环即DFG(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模体,在调节激酶的活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TP与激酶的活性构象(DFG-in构象)结合,当DFG的构象发生变化时,催化裂口与ATP的结合受阻而形成非活性激酶构象(DFG-out构象)。Ⅰ型抑制剂与激酶的活性构象(DFG-in构象)相结合,包括维莫非尼、达拉非尼Ⅱ型抑制剂与非活性激酶构象相结合(DFG-out构象),包括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维莫非尼和达拉非尼对BRAF-VE有很高的抑制活性,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是广谱RAF激酶抑制剂,对BRAF、CRA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激酶具有抑制作用,缺乏特异性。
4.索拉非尼作用靶点及相关适应症
药物靶点:VRGFR1,VEGFR2,VEGFR3,PDGFRβ,KIT,FLT-3,BRAF,CRAF,RET
FDA批准适应症:1.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2.晚期肾细胞癌;3.局部复发或转移、进展、放射性碘治疗难治的分化甲状腺癌
CFDA批准适应症:1.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2.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
从本案例的检测结果(肺癌病灶BRAF突变,肝部病灶BRFA野生型)和临床疗效来看(肺部病灶CR,肝部病灶SD)来看,提示索拉非尼只对BRAF突变的病灶有效,当然该结论也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来证实。
本期小结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
1.针对肝肺癌双原发的病例,肺部病灶BRAF突变,而肝部病灶BRAF为野生型。该病例提示了和病理类型相比,索拉非尼可能对BRAF突变的病灶更有效。
2.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也许是未来探索肝胆肿瘤精准治疗的一大方向,结合目前的临床实践,靶向联合免疫在这类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在年ASCO上FM公司对例肺癌FFPE样本进行基因组综合检测,并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MSI-H)分析,发现将病人按照高低突变负荷分组,观察到显著的PD-1/PD-L1药物疗效差异,越高获益越明显。(JClinOncol34,(suppl;abstr)。此外,在年ESMO上报道了一篇使用例来自三项II期Atezo治疗的组织样本,通过多基因(基因)检测及进行突变负荷分析,结果同样表明,肿瘤突变负荷可做为预测Atezo疗效预测标记物,且可能与PD-L1表达状态无关。(AnnalsofOncology()27(6):15-42),因此该病例是否可以进行TMB的计算,是否可以选择免疫治疗?这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精彩案例与点评看完后,小至邀你一起来投票!
参考文献:
1.AndreaCasadeiGardini,ElisaChiadini,LucaFaloppi,etal.EfficacyofsorafenibinBRAF-mutated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andnoresponseinsynchronousBRAFwildtypehepatocellularcarcinoma:acasereport[J].BMCCancer,,16:-.
推荐阅读
1.结直肠癌检测RAS基因够了吗?--郭元彪教授带来一例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标准治疗进展应用NGS指导精准用药获益的案例解读2.肝细胞肝癌治疗新尝试——曹景玉教授解读PIK3CA基因变异的肝癌患者mTOR抑制剂治疗有效案例3.抗HER2疗法对HER3点突变也有效-林颖教授带来首例HER3点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拉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获益的案例解读
溯癌症之源至诊疗之本
至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科技转化型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江高科技园区。至本医疗科技创建了6大自主知识产权平台的基因检测中心;拥有知识库建设、报告自动化及流程一体化等7项软件著作权专利的信息处理超算中心;国际标准的肿瘤精准研发中心。上市前经过严格Validation的“溯”“源”“至”“本”四大系列产品,首家开发了精准治疗数据共享和随访APP-土拨鼠博士,临床检测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五大区域近医院。
至本医疗科技:“溯癌症之源,至诊疗之本”,以静水流深的态度,专注于国际高新生物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转化,致力于为每一位癌症患者提供全面和准确的分子水平信息,辅助医生的精准治疗。
专注—肿瘤精准医疗检测
引领—国际领先行业标准
践行—正直诚信道德准则
提供—科学严谨检测服务
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