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碘易致甲状腺癌?有证据吗?
不同年龄碘缺乏表现不一样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够而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碘缺乏病的危害不仅仅是颈部肿大,而且影响身体生长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最明显的是地方性克汀病,指以智力残疾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精神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还有涉及人群更多且具有隐匿性智力偏低的亚克汀病。
碘缺乏在人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现形式不一,孕妇碘缺乏会阻碍胎儿的脑发育,严重者还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死亡;胎儿碘缺乏会引发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新生儿克汀病,并伴随终身;儿童和青春期碘缺乏会形成甲状腺肿大、智力和体格发育等障碍;成人碘缺乏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其相应的甲状腺疾病。我国食盐碘含量有过三次调整食盐加碘是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更为严重,从日常一般食物中补碘很难保证人体的生理需求,而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因此,唯有长期坚持食用碘盐的途径。从1994年开始,全国开始采取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从1995年始,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碘缺乏病监测和专项重点调查工作,根据碘缺乏病监测和专项调查结果,已对我国食盐碘含量进行了3次调整。最近一次调整是2011年,已将盐碘含量由全国统一的35±15毫克/千克,调整为每千克含20毫克、25毫克、30毫克3种,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择适合本地的盐碘含量标准。2014年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显示,8岁~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7.9微克/升,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54.6微克/升,8岁~10岁儿童和孕妇尿碘中位数均处于国际组织界定的碘营养适宜范围内,并没有“补碘过量”迹象。没有证据表明补碘与甲状腺癌有关目前,随着食盐加碘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因碘缺乏所致严重症状已较为罕见,人们对碘缺乏病的危害不再忧虑,但出现了食盐加碘过量的担心。一是沿海省份居民认为他们吃的海带等海产品含碘量丰富,再食用碘盐会导致碘摄入量过高。二是居民担心食用碘盐与肿瘤发生有关。
对上述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9年组织开展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居民普遍食用合格碘盐的情况下,我国沿海地区成人、哺乳妇女和儿童的尿碘中位数都在100微克/升~250微克/升,这些人群的碘营养处于基本适宜水平。我国沿海地区居民主要水产品摄入量并不高,水产品不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碘盐对碘摄入量的贡献率在60%以上,碘盐的消费量对于膳食碘的摄入量影响较大,盐碘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
国家卫生计生委还设立了“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控制与干预”的行业基金项目,此研究和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没有直接证据确认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无论居民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均增多,主要以甲状腺微小癌上升为主。究其原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与鼓励甲状腺筛查和过度诊断有关联。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直径≤1厘米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常见内分泌肿瘤,绝大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对人的生存几乎不构成威胁,其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孙殿军苏晓辉
整理/衣晓峰
图/源自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白癜风养生治白癜风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