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些长,请细细的、慢慢的、耐心的阅读......
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肿瘤主要有外科疗法(手术)、化学疗法(化疗)、放射治疗(放疗),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外加现代微创治疗及生物治疗方法。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是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心中最大的疑惑。关于肿瘤,你可能需要了解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包膜,膨胀性生长,摸之有滑动边界清楚不转移,预后一般良好有局部压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通常不会引起患者死亡恶性肿瘤(癌症)生长迅速侵袭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摸之不能移动边界不清易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早期即可能有低热、食欲差、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发热等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肿瘤治疗的几种类型外科切除是最早应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也是目前许多早期癌症治疗的首选疗法。化学治疗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的方式。放射治疗随着放疗作用越来越大,癌症治愈患者中的近一半归功于放疗。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会有针对性的杀死癌细胞,精准而且温和,不会波及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小。中医药治疗以中医整体辩证理论为基础,是一种抗癌、保命与治本相结合和治疗方法。免疫疗法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新。肿瘤的成因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其中一个克隆相对无限制的扩增,通过附加突变,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亚克隆异质化,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肿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是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目前仍是对某些肿瘤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快捷了当地将肿瘤切除,解决了机体当前的致命伤。肿瘤与手术一般来说,可将肿瘤分为三大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不会恶变,很少复发,生长缓慢,对机体影响较小;恶性肿瘤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生长迅速,容易转移,危及生命。而那些怀疑可能会有低度恶性或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就是交界性肿瘤。
手术治疗肿瘤就是指把肿瘤组织切除。但对于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范围,在切除肿瘤本身的同时,还需将肿瘤附近区域的淋巴结进行清扫。
什么样的肿瘤适合手术?临床上,医生往往会根据肿瘤性质的不同标准,来判断是否可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在早、中期,若未向远处转移,未侵犯主要的大血管,便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肿瘤,以期望达到“根治”的目的。
而对于良性肿瘤,若有恶性潜能或引起一些压迫症状,如胰腺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粘液性囊腺瘤等,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其转为恶性。当然也有一部分良性肿瘤的患者,只要注意随访就可以“带瘤生存”。如:胆囊单发的息肉,若未达到直径1厘米以上的大小,医生一般会建议定期随访复查即可。
另外,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法也不同。如胰腺癌共分4期,病情发展到III期(已经达到侵犯血管的程度)或IV期(已经有远处转移),手术切除都不再有效。对于已经转移的晚期肿瘤或局部进展期的肿瘤,一般建议可首选化疗及放疗,此时即便手术切除肿瘤,短期内也会复发转移。若转移的病灶是孤立单发的或许还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考虑个体化的手术治疗,但若是广泛转移了,手术是没有意义的。
手术后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手术对大多数早、中期的肿瘤患者来说是首选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无法防止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及消灭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
手术后需要注意定期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有复发,若是良性肿瘤复发,依旧主张采用手术切除;若是恶性肿瘤复发,就要根据复发的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一些辅助的治疗,如化疗、放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等。
生存率是评价手术之后预后情况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肿瘤经过治疗后,5年内没有复发,就考虑这个肿瘤已经被治愈了,再复发的概率可能性很小。这就形成了用“5年生存率”的概念去评价某一癌症的治疗效果。肿瘤术后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术后3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术后5年之内,约占10%。各种肿瘤术后5年以上再复发的可能性也有,但很小。但需要谨记:术后5年之内,一定要巩固治疗,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即使有转移和复发也能及早治疗。
“5年生存率”也是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如:肠癌、胃癌等肿瘤恶性程度比较小,5年的生存率是70%~80%,胰腺癌等肿瘤恶性程度就比较大,5年生存率只有5%~6%。
Q/AQ:术前探查会导致转移吗?
A:一般不会。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一般都是要先探查一下的。比如,一个胰腺的肿瘤,在手术前会进行探查,探查肝脏、腹膜、盆腔等是否有转移,接着再探查胰腺,观察肿瘤的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然,目前也没有循证医学证明术前探查会导致肿瘤转移。
Q:手术全麻会对人有影响吗?
A:现在用的麻醉药要较过去改进了许多,都是很短效的,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代谢掉,基本不会对病人有什么影响,一般也不会留有后遗症。在主刀医生及麻醉医生配合得非常好的情况下,手术结束的同时,病人就已经清醒了。
Q:手术后还需配合什么治疗?
A:恶性肿瘤开完刀之后一般来说要做化疗、放疗等一些辅助性治疗,良性肿瘤不需要这些治疗。
Q:肿瘤切除后要如何护理?
A:一个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包括:让患者从手术中恢复过来、后期病人下地、饮食等。接着,就是一个长期的护理,一般来说,包含上消化道器官切除重建的手术后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我们不建议患者吃过于生硬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恢复时间则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胰腺肿瘤手术恢复需要两个星期左右,乳腺肿瘤手术或是甲状腺肿瘤手术,一般1~2天就能够恢复。
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否能根治肿瘤要看肿瘤本身的化疗敏感度。肿瘤化疗是基础治疗肿瘤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化疗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据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的一种名为氮芥的药物(代号HN2),用其来治疗淋巴瘤,从最初的起源看便知化疗是一种有毒治疗,又被称为“细胞毒疗法”。然而尽管现在已经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但某些癌症仍需要用化疗来治愈,可以说化疗是一项基础治疗。
比如,乳腺癌会选择化疗来及时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些其他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率,若单纯只用靶向治疗(不使用化疗)效果是不理想的。
化疗能治愈部分肿瘤
化疗的目的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治愈肿瘤,即使肿瘤消失;第二层目的就是控制疾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第三层是对于一些到了中晚期的癌症,只能是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化疗是否能根治肿瘤要看肿瘤本身的化疗敏感度。比如霍奇金淋巴瘤,对化疗敏感,通过化疗手段是能够治愈的。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肿瘤中,乳腺癌也是较为典型的,化疗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而对于肿瘤晚期,化疗也能控制疾病的进展。而针对那些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比如胃癌、肠癌、肝胆胰腺癌,使用化疗手段治愈率极小,只能说通过化疗可缓解疾病的相关症状,在某些情况下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化疗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本用于杀死生长很快的癌细胞,但由于药效遍及全身,它们也会侵袭正常的、健康的细胞。化疗的毒副作用是指化疗对那些增长快的细胞、组织具有杀伤作用,比如造血系统、毛发组织都会受到化疗的损害。
化疗主要的毒副作用有:
化疗之后病人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多个疗程之后还会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
化疗会造成头发的脱落。
化疗会影响胃肠道。病人化疗之后会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这些都是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只要化疗,毒副反应几乎不可避免。与疗效一样,毒副反应通常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剂量,提高疗效,毒性增加。化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解决好疗效与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可能有差异,如果使用合适的剂量,再注意预防,病人都是安全的。病人都是安全的。
Q/AQ:化疗期间饮食注意事项有?
A:由于人体对化疗药物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大多数肿瘤病人都有在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的问题,一般我们的建议是病人在化疗后的第一周饮食宜清淡,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甜或油腻的食物,便于胃肠道从化疗的打击当中恢复过来。而第二周开始,可适当进补,在食物的搭配和烹饪方法上变换花样,以多种方式促进患者的食欲,以补充所需的营养。进补的食物主要是以高蛋白、维生素较好,不建议吃脂肪高的食物。
Q:化疗的周期是怎样的?
A:化疗几周期需因病而异,是专业医师根据化疗指南中不同的分度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我们有治疗型的化疗,也有预防型的化疗。
传统的化疗周期一般指的是:三周至四周为一周期,三周期为一疗程。但这不是绝对的,化疗间隔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及药物毒性进行方案调整。有些药物是可以连续使用的,如抗代谢药物要持续不断地服用;而有些药物只能两周用药一次。另外,根治性化疗、辅助性化疗或是姑息性的化疗,周期也是不同的。
化疗的周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只能根据化疗方案来,而化疗方案都是根据化疗药代动力学和肿瘤细胞增值周期设计的,而循证医学的证据也证明其在肿瘤治疗中有效且安全的。
Q:靶向药物是否可以替代化疗?
A:不可能。可以说,分子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中锦上添花的一笔。靶向治疗虽有独有的优势,但有其特定的适应人群,并不是每位肿瘤患者都有机会进行靶向治疗。再者,靶向药物治疗更多的是控制疾病的发展,并非治愈肿瘤。
Q:化疗后如何提高免疫力?
A:免疫力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大多数化疗是抑制免疫力的,现代研究出一些化疗药物是提高免疫力的,不同的药物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们更多的研究是如何把化疗和免疫系统结合起来,选择一些与自身免疫系统相结合的药物。这也可能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Q:化疗药物在国产药和进口药该如何选择?
A:在治疗方面,中国的医生还是希望民族企业能越做越好,目前临床上用的大部分还是国产药。过去,国内科技水平较低,药物生产工艺落后,某些药品的质量的确不如进口药。现在,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药品质量有明显提高。比如,江苏豪森药业的吉西他滨已经进入美国市场,我们国家完全有能力生产高质量的药品。
肿瘤的放射疗法
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三大主要方法之一,约有70%的肿瘤病人需要不同程度地接受放射治疗,以达到治愈肿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放疗如何治疗肿瘤?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进入人体之后,通过对DNA单链或双链的破坏来杀灭肿瘤细胞。放疗应用的射线按性质可以分为光子射线和粒子射线。目前临床常用于放射治疗的射线为加速器产生的光子线和电子线,质子和重粒子在放疗中的应用在近年来日益增加。
放射疗法是一种经典的局部肿瘤治疗方法,与手术,化疗及药物治疗联合,以达到既有局部又有全身的治疗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最典型的肿瘤是鼻咽癌的治疗。还有其他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肠癌、胃癌,淋巴瘤等放疗是综合治疗中相当重要的组成。
肿瘤可以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在传统肿瘤治疗方式,I期主要以手术为主,但现在放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应用,已有研究显示在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放疗的疗效可以达到根治。在II期、III期肿瘤,治疗多学科的原则,放疗是其中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IV期肿瘤,需要根据不同的转移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总体来说,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约有70%的患者需应用到放射治疗。放疗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放疗的副作用放疗副作用可以根据部位进行分类
放疗之后会出现全身反应或者局部反应。同期放化疗的方式在多种肿瘤中采用,因此全身反应很难区分到底是放疗的作用还是放化疗的综合作用,全身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乏力,恶心,呕吐,发烧,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低、血小板降低等。而局部的反应则表现为放疗部位所出现的局部反应。如皮肤色素沉着,局部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腹泻,进食疼痛,放射性肺损伤,黏膜糜烂等,主要是因为放疗对于射线所路经的器官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所致。
按照时间分类
以三个月为时间截点,放疗可分为急反应(三个月以内)和慢性的后期反应(三个月以后)。急性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反应或口腔溃疡等,多在放疗结束后可以恢复。而后期反应是在结束一段时间后出现,常见的以组织发生纤维化表现,相应组织的纤维化程度高则会影响一定的生理功能。因此,临床治疗时会注意尽量减少各类组织的可能副反应,比如,通过现代精确放疗技术,通过联合药物治疗使放疗的副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放疗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相比其他治疗,团队协作在放疗的过程的作用特别重要,放疗的实施,尤其是精确放疗,是一个系统工程。
放疗前,医师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实验室和影响检查资料、一般情况等对病人进行分期和多学科治疗策略的确定,然后进行放疗的定位、制定合适的个体治疗方案。确定放疗原则和放疗治疗的照射靶区后,和物理师一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放疗计划,比如同样的肿瘤长在身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就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物理师会在综合考虑对肿瘤的控制度与对正常组织伤害度后,提出一个最优的剂量设计方案,再由放疗医师验证评估。评估目标是在保证肿瘤获得足够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和减少重要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而保护重要器官组织的功能。方案可能会被修改,也有可能因与病人的状况不符,需要重新制作。
因此,实际治疗过程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方案确定后,真正实施放疗前,和放疗中还需要技术员与放疗医生配合,对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以保证治疗的准确无误。
Q/AQ:精确放疗较普通放疗有什么区别优势?
A:技术进步带来放疗革命,使放疗具备了明显的治疗优势。过去是二维放疗,而现在是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精确放疗)。它能够在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灭杀恶性肿瘤组织,可以使患者以可承受的成本接受到安全、有效、精准的治疗,性价比高。
Q:调强放疗有什么优势?
A:调强放疗,即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精确放疗的一种,其最大优势是可以针对肿瘤靶区辐射较高的剂量,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的受量较小,剂量跌落较快,提高了放射治疗效益比。对于放疗来说,治疗效益比(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反应的发生率)越高越好。
Q:怎么缓解放疗副作用?
A:其实,所谓的缓解放疗副作用就是一个治疗恢复的过程,放疗停止后副作用也会慢慢消失。一般来说,放疗停止后15~30天身体就可以恢复70%左右,大部分的急性反应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到恢复,是一个正常组织黏膜修复的过程。因此,若与其他疗法(手术、化疗)相结合,一般建议休息两周以上再进行化疗。但若是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那么建议手术在化疗后的4~6周进行,一是可以待化疗反应消退,手术没有太大的副作用。二是新辅助能够使肿块缩小、让手术更彻底。
Q:放疗有什么禁忌症?
A:从病人整个机体来考虑,我们会有一些评估量表——ECOG全身状况评估标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器官的功能状态等,视评估结果看病人是否耐受放射治疗。若病人的情况太差不能够耐受治疗,那肯定是一个禁忌症。其实放疗的禁忌症和手术、化疗的禁忌症是相类似的,评分都是统一的。
肿瘤的中医治疗其实,我们可将癌症看做三类人——敌人、犯人与家人。面对的人物属性不同决定了治疗措施上的差异。中医与癌症肿瘤,是一个西医里的概念,狭义地讲就是一个病理学中的概念,现在泛指了一大类的疾病。而癌症即指恶性肿瘤。在古代,肿瘤被归到中医的多种范畴,其中包括癥瘕、积聚、乳癖,痰核等。中医的癥瘕积聚范畴包括了癌症、肝硬化、脾肿胀、烂疮等一系列疾病。譬如,食管癌中医常称为噎隔,胃癌中医则分属于反胃、胃脘痛,乳腺癌在中医中被称为乳癖,等等。
到元代,中医出现了治疗癌症这种说法,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医师通过长年累月的疾病治疗,会积累一些零散的并非系统的经验。到近代以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而也引起了疾病谱的改变。医学研究的深入化,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中医如何治疗癌症?中医治疗癌症的方式有很多,治疗要则脱不了“扶正除大疾”这一条,中医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扶正祛邪”之法在过去几十年占上风,而到了近现代,这个概念被曲解了,过分强调“扶正”,削弱了“祛邪”的意义。事实上“祛邪”极其重要,尤其在癌症早期。
所谓“扶正祛邪”,形象地来说,可将“扶正”比作一个火锅中的底料,也就是治疗基本要求,而所送到的药物则是其中那些如“菠菜、油豆腐、粉丝、牛羊肉等”一般的配菜,各自着重点不同,与火锅底料共同发挥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中医治疗肿瘤的四大法则——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活血化瘀法;扶正培本法。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肿瘤的方法,但中医的抗癌法则中,这四大原则是最常用的。
中医药治疗癌症与其他疗法不冲突其实,中医药是否与其他疗法发生冲突取决于同一时间内采取了什么样的疗法,它与现代医疗的局部技术上的应用并不冲突。中医的抗癌治疗总体上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的。
比如,术后初期需扶正为主,选择吃有利于手术创口愈合的中药以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不急于抗癌治疗。但在伤口长好之后可加强抗癌中药。抗癌中药多种多样,拿活血的中药来说,就可分为补血活血、凉血活血、清热活血、化瘀活血、活血散结等。肿瘤治疗一般原则是要使肿瘤血管数量减少,但是活血药中就有一类会增加血管数,比如丹参这味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是有利的,但用在肿瘤治疗上,就可能不利,有可能促使肿瘤血管的增长,甚至促进肿瘤的转移。单是活血药就有很多讲究。
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肿瘤医生,应该能够了解各类药物特点,熟练地运用各种药物的搭配。
Q/AQ:现如今很多人提倡未病先治,讲究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这种说法对吗?
A:很多人都说要增强免疫力,其实要说去增强免疫功能,并不完全正确,应说改善免疫功能。很多病理状态,如: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强制性脊椎炎、以及某些变态反应(过敏)等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因此,免疫力并非是越高越好。
正常人是无需特意增强免疫力的,因为没有严重疾病的干扰下,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如果人体免疫力过高,身体健康就会出现异常状态,免疫力高对人体的破坏力也就越强,人就容易患上免疫性疾病。打个比方,如何理解“求上进”之举?这或许是一种正气,也或许是一种邪念,这就是我们的两种认知,只是不同的情况下你的认知有所不同。那么,肿瘤细胞也可被理解为是因在细胞群中为力争上游,想脱颖而出,而无限制生长,最终成为了邪。
Q:中医药治疗多用于癌症早期还是后期?
A:其实癌症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使用中药治疗。比如发现一个肺结节早期患者,治疗上有很多选择。西医治疗可能会优先考虑手术切除,但遇到一些不愿意开刀的,则会建议长期观察,待结节长大后再行手术;而中医治疗则可选择直接服用中药(比如增强体质的药物,消除肿块的药物),而对于中期患者,西医会优选手术疗法,那么若遇到七十岁以上的患者,又该如何选择?当然,这也得根据各人及家属的意愿而定。
中药治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配合。早期的肿瘤患者可以选择单独服用中药调理,而中期的年轻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使用中药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Q:中医药有副作用吗?
A:一如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所要强调的是这个副作用因人而异。比如,小柴胡汤具有保肝作用,可以治疗肝炎,但若遇到肝阴虚的患者,小柴胡汤就会伤肝。小柴胡汤只针对肝郁气滞的患者。小柴胡汤在不同人身上会出现保肝或伤肝的不同情况,而伤肝的副作用是由于医生用药不当,并非中药本身造成的。又如,何首乌养血,可用于血虚的患者,但若病人兼有湿热证时,就会引起肝损害。
关于中药会造成肝肾损害,我认为该命题不准确,应该是中药应用不当会造成肝肾损害。是药三分毒,关键是用药是否合适。有些人大剂量用药没事,有的人在正常剂量范围用药就有副作用。要知道,中药历来在护肝上是有优势的,往往会在肝损害的时候找中药保肝。当然,中药的副作用也是肯定有的,就像你要杀癌细胞,正常细胞肯定也要受损。为了减少中药副作用,就需要辨证论治用药,尽量个体化给药,因人而异。
肿瘤的微创治疗肿瘤是寄生在人体内的一个活性组织,是由人的正常细胞演化而来,我们在打击肿瘤的过程中,如何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区分开,是精准医疗存在的最大意义。精准医疗、微创疗法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在同一个肿瘤组织里有很多肿瘤细胞,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单个细胞的基因组也都不同,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异质性。正是这种异质性,使得治疗癌症的药物可能只能选择性地杀伤一部分肿瘤细胞,而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逐渐从原来在群体中的小部分变成了主体,这也就是大家所知晓的肿瘤对药物的耐受性。若肿瘤细胞异质性低,那相对来说,治疗效果较好,若异质性高的,治疗就会非常困难。
精准医学,就是要找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从根处将链条切断,肿瘤细胞继而会自然死亡。其实,外科手术也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精准医疗——切除肿瘤,将周围的正常组织及生理功能保留下来。而微观层面上,如何在分子机制下,针对基因、肿瘤细胞中的蛋白等,通过一些方式去控制等。
微创治疗便是以其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为人们所熟知。近十几年,肿瘤微创治疗发展迅速,目前,肿瘤微创治疗大体分为两大类,即血管性微创治疗与非血管性微创治疗。前者包括血管内药物灌注术、血管栓塞术等,后者包括肿瘤消融治疗(物理治疗,如射频、冷冻、激光、微波、高强度聚焦超声等)、腔镜治疗(包括腹腔、胸腔镜技术)、内镜治疗等。
微创技术的优势第一,微创治疗降低了危险性,创伤小,恢复快;第二,微创治疗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正常组织及其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可是说,微创技术从肿瘤的诊断、治疗到症状控制,都起着很大作用。由于其手术时间短,对人体影响小,病人恢复快,受到众多人的青睐。
从肿瘤治疗的角度来讲,微创外科不但被用于肿瘤治疗的每个阶段,而且可以完成绝大部分传统外科手术可以完成的操作。虽然如今微创外科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外科,但已在不少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
比如甲状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比较高,若肿瘤变大了,传统方法会考虑手术切除治疗,但切除肿瘤的同时,甲状腺的功能也就丧失了。过去的很多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药物,而且手术会留疤痕,对于那些疤痕体质的人影响尤甚。
而有了微创技术以后,治疗上可利用一根细针插入组织,加热让肿瘤坏死,治疗迅速,且创伤小、不留疤。又比如骨肿瘤,过去只能截肢,长在腿上就把腿锯了,长在胳膊上把胳膊锯了。可问题是解决了,病人却也成了残疾人,身心受损。因此,我们除了考虑如何更好地控制肿瘤外,也要尽可能保护病人的生理、心理功能,以及他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精确打击、创伤小、恢复快,这就是精准医疗时代微创治疗最好的优势体现。
Q/AQ:什么叫作超声聚焦?
A:超声波是携带能量的。超声聚焦就是利用超声波作为能源,相当于把一个大的超声场(能量)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的能量就会变得非常高,最高可达到瓦,这个瓦的能量累积以后就会产热并形成高温治疗点。
超声波可以穿透人体,若将这个高温点聚焦到肿瘤区域,好比是一个手术刀在切割肿瘤,焦点区的肿瘤无一幸免。超声聚焦刀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失去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此机原理类似于太阳灶聚阳光于焦点处产生巨大能量。
临床上,超声聚焦常用于身体深部难以手术治疗的部位的肿瘤治疗,如胰腺肿瘤、腹膜后肿瘤等,还有妇科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未来还可以用于颅脑病变的治疗,如难治性癫痫等。
Q:微创技术能否根除肿瘤?
A: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恶性肿瘤单靠一种手段是无法将肿瘤治愈的。肿瘤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疗,没有哪一项技术能够包打天下、解决所有问题。它需要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完成,将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在内,拟出一个最优化的方案。
这就如同外科手术,只能将肉眼看到的肿瘤清除,但由于肿瘤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发生扩散、转移,这也是肿瘤最大的危害所在,除了切除之外,还需要全身综合治疗。虽然精确、微创、保护病人的生理功能是微创治疗的优势,但后续还是要根据病期、病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化疗、生物疗法等综合治疗,防止其扩散。
Q:精准医疗所追求的目标是怎样的?您对未来治疗肿瘤的前景怎么看?
A:实际上,我们讲的精准医疗是利用疾病的共性规律进一步精确到疾病的分类,找到最适合的药物或治疗手段。或者说,精准医疗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有点类似于传统医学中讲的同病异治的概念,基于疾病(肿瘤)、患者的个人情况(体质、家庭、社会关系等)的不同,来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同时保证治疗创伤小,疗效高,负担低,这是精准医疗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与肿瘤做斗争,我们要做好长期打算。20年前我们非常乐观地认为若干年后就能攻克肿瘤,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多,却发现肿瘤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短时间内轻松地将癌症彻底攻克基本是不现实的,与肿瘤的斗争需要很长的时间,要一步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