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和内分泌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常以无痛性甲状腺结节为最初临床表现。常见的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MTC)等。近年来,甲状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年肿瘤登记年报,甲状腺癌已经占到女性发病前十恶性肿瘤的第八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不少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如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Calcitonin)、半乳糖凝集素-3、细胞角蛋白-1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等。4月25日,“血清肿瘤标记物如何改善甲状腺癌症管理”多学科诊治论坛在武汉召开,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滕卫平教授与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吴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南瑞士肿瘤研究所核医学及PET-CT中心主任LucaGiovanella教授对高敏感甲状腺球蛋白和降钙素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做了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欧洲对降钙素在甲状腺结节患者筛查方面的应用。来自临床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和检验科领域的专家们交流了甲状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讨甲状腺癌血清标记物,尤其是甲状腺球蛋白与降钙素在甲状腺癌诊疗应用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甲状腺球蛋白:指导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评估和监测90%以上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临床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术后I(碘)治疗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等。大约30%的DTC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2/3发生于术后的10年之内,少数病例的复发或转移发生在术后多年以后。因此,对于甲状腺癌患者,需要终生随访。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全切手术和I清甲后)的DTC患者而言,体内应当不再有甲状腺球蛋白的来源;如果在血清中检测到甲状腺球蛋白,往往提示DTC病灶残留或复发。因此,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线指标,是DTC患者术后评估和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DTC诊治指南,建议DTC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必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Ab)测定。若无阳性发现,则以后每年复查一次;若有异常发现、或初始评估肿瘤分期为T3/4、M1,还须考虑进行TSH刺激后的I全身显像。根据复查情况(尤其是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选择再次手术、持续TSH抑制或I治疗。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与随访的敏感指标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与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起拮抗作用,以降低血清钙的浓度,其分泌受到血清钙浓度及胃泌素的调节。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髓样癌(MTC)与降钙素有密切的联系。LucaGiovanella博士认为,降钙素用于甲状腺结节患者髓样癌的筛查,敏感性非常好,灵敏性要比超声和细针活检更高。同时他建议在MTC术后随访过程中,每6个月测量一次基础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以测定倍增时间。且每隔最短倍增时间的1/4或每年(以较短时间为准)随访一次基础降钙素,同时检测CEA。若降钙素或CEA增加20-%,建议进行颈部超声;如降钙素>pg/ml,则需进行全身转移的定位成像检查。
文章来源:医脉通
日期:-07-04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rcys/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