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YOUNG全国肿瘤精英论坛肺

整理:晨希

来源:肿瘤资讯

年1月14日全国肿瘤精英论坛暨年度总结大会在广州举行。新一届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CSCO-YOUNG经换届选举产生。在下午的肺癌分会场上,首先胡毅教授作主席致辞,寄希望于新一届青年委员会在钟文昭主席的带领下,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小编现将会场精彩内容一一呈现。

进展与回顾

在胡洁教授和刘哲峰教授主持下,刘喆教授首先对年WCLC国际肺癌进展进行了梳理,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四个部分进行了讲解。

第一部分,化疗方面的两项研究CSLC-研究和CSLC-研究。CSLC-比较了多西他赛联合卡铂辅助与新辅助化疗治疗可切除ⅠB-ⅢA期NSCLC,其最终结果显示:卡铂+多西他赛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3年DFS和OS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辅助治疗组的5年DFS和OS有获益趋势。CSLC-研究则首次评价多西他赛+卡铂用于辅助治疗证实了其用于完全切除的早期NSCLC的显著疗效,且安全性及依从性佳。此外,对于每组患者至少10年的随访是必要的以观察长期根据时间变化的复发及死亡模式。

第二部分介绍在不可手术淋巴结阴性周围型NSCLC患者中比较两种SBRT方案的随机Ⅱ期研究。本随机研究证明了30Gy1次分割与60Gy3次分割的毒性,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当;单次放疗可能获益,且患者舒适,减少费用。

第三部分汇报了三项临床试验:AURA3、BRAIN和J-ALEX。EGFR突变的患者是否容易颅脑转移?原发灶的控制是否对颅脑转移灶的控制有所帮助?与会者就此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介绍了CheckMate和KEYNOTE-研究及其结果。与含铂化疗相比,Pembrolizumab可显著改善HRQoL;可使患者症状和功能得到改善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显著延长至恶化时间;基于Pembrolizumab更好的PFS和OS以及可控的安全性,Pembrolizumab可能成为PD-L1表达TPS≥50%的晚期NSCLC患者新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

医院的王慧娟教授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V1进行了解读。该指南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特点,更加适合中国肺癌诊疗的实际情况。指南的特色在于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的可及性和肿瘤的治疗价值。引人医院年胸外科手术量突破例,从业者不得不发出感慨,在著名的CHEST杂志上发表了ILongtobeKing诗歌。然而“雾霾”和“万台手术”是否相关值得思考。紧接着她从影像和分期诊断、病理学诊断、分子分型、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随访五个方面,对指南的更新进行了讲解。

来自医院的任胜祥教授作了中国临床肿瘤学肺癌年度进展作了汇报。

在早期肺癌治疗方面,JCO发表一篇研究小结节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表明无论≤1cm还是1-2cm,肺叶切除在OS和LCSS均明显优于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对于不适合接受肺叶切除,且肿瘤大小为1-2cm的NSCLC患者,应建议行肺段切除;对于不适合接受肺叶切除,且肿瘤≤1cm的NSCLC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手术技术和病人情况决定行肺段还是楔形切除。同时在JCO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与美国有关肺癌淋巴结清扫最佳个数的研究,尽管存在采样数目分布差异,但分期迁移及生存转归的趋势结构转折截点均推荐16个左右采样淋巴结。

靶向治疗方面则介绍了对EGFRTM阳性的肺癌患者,比较奥希替尼与含铂化疗的结果;奥希替尼中国注册研究AURA17、艾维替尼(AC)的Ⅰ期研究、AZD治疗有中枢转移的EGFR突变的NSCLC研究、有关埃克替尼的BRAIN研究、CONVINCE研究、JMIT研究等,这些研究均表明了靶向治疗在目前肿瘤领域中的显著地位。此外,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在非小细胞肺癌探索中,如呋喹替尼在NSCLC患者的Ⅱ期研究。

总之,年我国肺癌临床总体科研能力和影响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早期肺癌外科术式、淋巴结采样标准以及辅助治疗的地位均有了新的证据支持,同时我国在靶向治疗的肺癌研究占有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国际上多靶点TKI的主要研究阵地在中国,但免疫治疗方面我们仍旧落后于国际地位。

规范诊疗

在邬麟教授和张红梅教授主持下,首先来自医院的朱波教授作了肺癌精准免疫治疗-理想还是现实的报告。他先对PD-1/PD-L1检查点阻断作用机制作了讲解,发生突变产生肿瘤细胞,驱动基因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靶点,新抗原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在NSCLC的2线治疗中,介绍了3项比较抗PD-1的单一治疗和化疗的研究CheckMate、CheckMate和KEYNOTE-,结果显示单一治疗比2线化疗有更好的总生存。PD-L1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抗PD-1/PD-L1治疗反应的生物学指标,凸显PD-L1在免疫联合一线治疗中的意义。

总结:

1、EGFR活化上调的PD-L1可以调节EGFR驱动的NSCLC的免疫逃逸,总的突变负荷决定NSCLC对PD-1阻断的敏感性;

2、错配修复状况可以预测Pembrolizumab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临床获益;

3、T细胞生物学:CD8+T细胞密度和PD1+与PDL1+细胞紧密结合的预测价值等作了精彩阐述。

4、需要多种生物学标记物精准预测抗PD-1/PD-L1治疗NSCLC的疗效。

来自广州医院的周承志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了驱动基因阴性或未知NSCLC的全程管理。针对晚期野生型或未知型NSCLC诊疗现状、治疗策略、维持治疗方案选择,周教授作了全面分析,如何让患者有最大生存获益,值得思考。最后周教授分享了几个有关全程管理的观点:PS评分的“可逆性”和“波动性”(可逆性指具有特殊靶点且治疗有效的患者,合并大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的初治患者,大气道阻塞经局部治疗效果较佳的初治患者。波动性指合并COPD等慢性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大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的复治患者,大气道阻塞经局部治疗效果一般的患者)、“癌”“肺”兼治(晚期NSCLC合并COPD患者何时进行抗肿瘤需要谨慎对待)、化疗药物的“升”“降”级(PS评分差的患者同样可以从化疗中获益,关键在于方案选择)、“全”“局”观(未来全身免疫治疗加局部放疗或许会是黄金组合)。

总结:

一个中心:尽可能实现无创化动态监测靶点及疗效;

两个基本点:尽可能将每一个药物的作用发挥尽致;

尽可能将每一个对患者的药物都用到;

六个关键词:PS评分、升降级、“癌”“肺”兼治、联合、交替、“全”“局”观。

会议在热烈讨论后,钟文昭教授作了最后总结,期待新一届委员及其他青年在新的一年在广阔的学术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SACN.DOC.17.0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arles

爱学习爱良医汇肿瘤资讯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oncologynew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yfja/11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