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流行?过度诊断难逃罪过
来源医脉通
根据刚刚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很大一部分甲状腺癌案例过度诊断且大部分为女性,这些患者可能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和其他癌症相关治疗。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结论来自12个国家的癌症登记数据分析。(NEnglJMedAug18)
来自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的研究人员估计,12个“高收入国家”(澳大利亚、丹麦、英国、芬兰、法国、意大利、日本、挪威、韩国、苏格兰、瑞典和美国)在-年间有超过例女性和例男性存在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
其中大部分甲状腺癌为病灶较小的低风险乳头状癌,这些患者的“绝大部分”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同时接受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但这些干预并未证实在改善患者生存上显示获益。
研究人员评论道:“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趋势是否仍然存在,因为年以后的数据并未获得。但是,我们对最近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估计90%的韩国女性甲状腺癌案例过度诊断;美国、意大利、法国和澳大利亚过度诊断比例介于70-80%;日本、北欧国家和英国及苏格兰这一比例为50%。”
甲状腺癌过度诊断与医疗监测的增加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引入相关,如颈部超声检查(自上世纪80年代)及CT扫描和MRI。这些技术的引进使得甲状腺内的大量惰性、非致命性疾病得到诊断,而这些疾病引起症状或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
自从超声诊断引入后,一些国家如美国、意大利和法国甲状腺癌诊断受到的影响较大。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韩国。根据最近几年数据,超声引入后甲状腺癌已经成为韩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诊断,-年约90%的案例属于过度诊断。
考虑观察治疗
研究发现,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显著高于乳腺癌、宫颈癌或前列腺癌。15至49岁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之比高于,而这一年龄段乳腺癌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比低于10。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1cm的甲状腺结节应警惕甲状腺癌的过度筛查和过度治疗。对于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观察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一项纳入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在75个月的随访中仅有3.5%的患者出现了临床疾病进展,且无死亡发生。
过度诊断是个问题
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症正逐渐增加,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必要手术的增加。研究人员表示,这为某些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应重新归类为良性肿瘤的建议提供了证据。
不久前,由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组成的国际专家小组对非侵袭性、复发风险较低的甲状腺癌进行了重新分类。专家小组将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FVPTC)更名为以乳头状核为特点的非侵袭性滤泡型甲状腺肿瘤(NIFTP)。(JAMAOncolApr14)
相似的是,ATA指南最近发布的更新版指南指出甲状腺叶切除术为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一项替代治疗。关于何时进行甲状腺结节活检,遵循ATA指南可以减少过度诊断的发生。
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已经成为一些高收入国家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这一问题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也在日益凸显。因此开展更多的研究,寻求解决甲状腺癌流行的最佳方法、避免患者的过度伤害十分重要。
医脉通编译自:WorldwideThyroid-CancerEpidemic?TheIncreasingImpactofOverdiagnosis.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Aug18
滕卫平:1cm以下甲状腺结节不必过度担心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年年初,美国《临床医生癌症杂志》发表了我国学者陈万青的文章《年中国癌症统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20.1%。甲状腺癌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韩国实行甲状腺癌筛查,进一步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出现所谓的甲状腺癌“海啸”。甲状腺癌“海啸”已经波及我国,为甲状腺疾病求医的患者已经占内分泌专业门诊量的50%以上。
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20.1%“恐甲症”在大众中蔓延
滕卫平教授:一厘米以下甲状腺结节不必过度担心
“恐甲状腺癌症”在社会和群众中蔓延,认为一旦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大小在一厘米以下的结节,原则上不用怕,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教授强调。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滕卫平教授在今日出席的第五届中山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论坛,也反复强调了以上观点。
甲状腺微小癌可“人癌共存”强加治疗反受苦
为什么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得如此之高,如此之快?滕卫平教授解释道:国际学术界普遍将原因归咎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使用和甲状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非甲状腺疾病死亡的尸检资料证实,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是11.5%。这个数字是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多倍。它们多数是甲状腺微小癌,是“惰性肿瘤”,即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也就是没有临床症状,也不危害身体健康,人癌共存,安度一生。
有人将这些隐匿的甲状腺癌比作人体内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当检测手段改善,灵敏度提高时,这些隐匿甲状腺癌就会被发现出来。甲状腺微小癌如强加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并不能从治疗中真正受益,反而需要承受甲状腺切除手术并发症和终生甲状腺素替代的痛苦。
伴3种情况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则需高度重视
滕卫平表示,甲状腺微小结节,如果伴有以下三种情况,则需要引起注意:第一,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第二,儿童时期接受过颈部X线外照射;第三,颈部能够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三个危险因素中,只有具备一个,就需要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判断。”
滕卫平说,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做检查。“检查的首选方法是甲状腺B超。通过B超除了可以看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之外,还可以看出它的形态,回声和其它的提示甲状腺癌的影像。”他介绍。
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海啸”已入我国
滕卫平教授:甲状腺癌不适合筛查
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海啸”已经进入我国。滕卫平教授呼吁,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我国学术界应当吸取韩国的经验教训,借美国ATA新指南颁布的契机,重新认识甲状腺癌筛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滕卫平教授也分享了5个观点:1、甲状腺癌不适合筛查。目前证据表明,绝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的微小癌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不危害健康。2、严格掌握甲状腺结节的FNA的适应症(肿瘤1.0cm,B超中度怀疑),避免甲状腺癌过度诊断。3、对于低危的甲状腺微小癌(1.0cm),可以不做手术,采取保守疗法,甲状腺单叶切除可以避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4、谨慎选择中央淋巴结预防性切除术式,避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5、严格遵循甲癌手术后RAI清甲的适应症,避免和减少放射性副损伤。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