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甲状腺?
甲状腺是一种蝴蝶形的腺体,由两个翅膀(左右腺叶)和中间部分(峡部)连接,似“H”形,位于颈前,重约20~30克,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甲状腺激素。
2、什么是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产生,它包括TT3、TT4、FT3和FT4。甲状腺对碘具有很强的聚集作用,占全身含碘量的80%左右。甲状腺从血液中摄取碘(绝大多数来自食物比如海鲜,面包,盐)并利用其生产甲状腺素,它对人体生长发育及器官功能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控制人体的新陈代谢的速度,甲状腺功能失调时,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与疾病。
3、什么叫放射性碘治疗(碘治疗)?
碘只在甲状腺组织聚集,而不被其他组织摄取,甲状腺癌是人类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中绝大多数是分化程度较好的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够摄取和利用碘离子的特性,当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癌转移灶具有摄取碘的功能。当患者口服一定量的碘(溶液或胶囊)后,残余的甲状腺和转移灶能高度摄取碘,通过碘发射出的β射线,可以有效的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和杀灭肿瘤细胞,这种方法就叫做“放射性碘治疗”。
4、哪些甲状腺癌患者需要碘治疗?
甲状腺癌一般按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只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因不具备摄碘功能因此,不适合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是外科手术,而放射性碘治疗仅是术后的进一步治疗,二者之间是先后关系。因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不高,预后较好,目前国内外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碘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根据国外最新的甲状腺癌治疗指南,绝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都应在手术切除后需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但甲状腺微小癌不伴淋巴结转移且无复发高危因素患者,指南并不推荐术后常规碘治疗。另外,肝肾功能不良、血象低下或者一些晚期重症甲状腺癌患者如因脑转移、骨转移出现颅内高压、脊髓压迫等症状时,不建议用碘治疗。
5、碘治疗有什么好处?
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的意义在于:
①碘可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率;
②放射性碘治疗后的碘-全身显像,可以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的新的转移灶;
③通过测定血里的甲状腺球蛋白(Tg),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既灵敏又准确,便于随访;
④局部或远处转移灶(如肺、骨、脑等)经多次碘治疗后绝大部分效果好,可见病灶明显缩小,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医生的给药剂量是依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借用先进设备,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精确称重、测量及诊断,并经过精密的计算,最终给出真实需求的口服剂量。
如何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收听:点右上角---查看公共号
如何点赞:点击左下角大拇指
搜索
添加订阅号:PET中心(hkdhy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