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而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在内对其都缺乏敏感性,存在着大量的漏诊,那么癌灶本身的一些恶性特征会不会对预测淋巴结的转移有所帮助呢?这是上海交通医院发表在ClinTranslOncol上的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甲状腺乳头状癌都有哪些常见的超声恶性特征:
低回声
不均匀
微钙化
周边无低回声声晕
边缘不规则或边界模糊
一般结节较硬
血供(有争议,通常说结节内部血流丰富)
颈部淋巴结肿大
作者共研究了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病理证实),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例,术后发现实际转移例(可怕吧,文章医院工作了20年的骨灰级大神,还漏了这么多,咱们这些小妖们就更不用提了。超声有风险,诊断须谨慎啊!)。
做了一番统计学研究之后,主要归纳为下面3个表:
表1
表2
表3
迷糊不?待我慢慢解释,把这些“神”话变成“人”话。
第1个表要说的意思是:多发的甲状腺癌比单发的容易发生转移,比分为:43%Vs31%。这个好理解:更多的恶性肿瘤病灶增加了转移机会。
第2个表和第3个表合在一起的意思是:癌灶的边界模不模糊,形态规不规则,内部回声是低还是高,均不均匀,有没有微钙化,血流丰不丰富,长在峡部还是其它位置,结节是硬还是软,这些和淋巴结的转移都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么有关系的是什么呢?结节的大小和是否合并桥本病。结节越大,越容易发生转移(肿瘤的病灶大小被认为和肿瘤细胞增殖扩散程度相关,增殖越快转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个观点也在其它研究中被证实);没有桥本病的比有桥本病的更容易转移(跌眼镜吧!不是我写错了,人家的结果是有数据支持的,有一种解释是在慢性甲状腺炎症中肿瘤细胞被自身免疫性的甲状腺特异性抗体摧毁了)。
当然,研究就是研究,没有尽善尽美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了,峡部的结节病例比较少,硬度评价用的是评分法,所以和实际情况可能还存在差异。但瑕不掩瑜,我依然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
总结一下:甲状腺癌结节越多、越大,越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桥本病的甲状腺癌反倒不容易发生转移。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白癜风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