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二上午,医院头颈科刘教授就能在他的诊室门口看到这幅景象:一条蜿蜒的队伍从中医科排到头颈科,全是找中医科主任张蓓加号的。“中医科医院的1/10,张教授的门诊量更是我们院专家里排第一。”刘教授颇为叹服。
逢开诊日,张蓓基本从早八点看到晚八点,虽然有2个学生1个助手帮忙,医院派的1个保安维持秩序,助手也不断交代只让最近两个号的病人进门等候,还是有急迫的病人早早进门候着,最高峰时,十几平米的诊室里站了15个人,还不时有人冲进来请求加号。
一个肿瘤病人看病经常有两三个人陪同,张蓓习以为常,有时她的后背都被挤出汗来,也不忘记细心提醒患者:“一定要记得煎药是用8碗水啊!”原来病人是独自来复诊的老者,她担心对方忘了,反复叮嘱。
面对肿瘤病人,张蓓一直是将心比心,态度温和:“能坐到我面前看病的,此前已经经历千辛万苦,所以不管怎样,我都会善待他们。”
发挥中医维持治疗的作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名医、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张蓓被授予的头衔与荣誉很多,但她自己是这样总结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毕业,中山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31年里都在医院从事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临床研究工作,最终成为“对中西医结合深有体会,很有发言权”的肿瘤专家。
张蓓先后师从名中医陈效莲教授,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代钊教授及北京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佩文教授。
张蓓身兼中医科与综合科两个科室的主任,采访当天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医院2号楼19楼综合科住院部,张蓓正在会议室与病人家属交流治疗方案。患者是癌症晚期,家属情绪不稳,说着说着就哭了,张蓓轻言细语安抚她放松心情:“咱们两条腿走路,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
张蓓所说的“两条腿走路”就是中西医结合治肿瘤。她所在的综合科,既有西医手术放化疗手段,也有中医药维持接力性治疗。她认为这是尊重科学,取长补短的做法,也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中医的优势之处在于治未病,强调整体观,最好的治疗是防患于未然,广泛的治未病概念就包括早期干预,这对于恶性肿瘤病人来说是尤其重要,因为肿瘤越处于早期,预后越好。
人们对早期肿瘤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认知误区:以为接受西医手术后,注意观察与复查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肿瘤的出现还有一重深意,就是提醒你身体出了状况。
人为什么会长肿瘤?张蓓有个生动的比喻:因为身体的“土壤”变得适合肿瘤生长。当西医治疗把病灶清除以后,如果患者继续维持以前的生活方式不做改变,内环境很有可能仍然适合肿瘤生长导致复发转移或新发其他肿瘤,这时候,中医的接力性维持治疗的作用就凸显出来。所谓维持治疗是按病人身体状况,中医药辨证论治,扶正和祛邪相结合,定期使用大剂量抗肿瘤药,把肿瘤杀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复发转移。她表示,目前西医也有维持治疗的观念,而中医则是更早把维持治疗作为提高肿瘤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方式。经专业中医师调理治疗,使身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正如《内经》所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张蓓常常会听到病人给她这样的反馈:“主任,这次流感家里其他人都中招了,就我一点事都没有哎!”
不过更多的人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耽误了治疗时机。有位40多岁的李女士找到张蓓看病时,已是肺癌晚期,此前她先后查出早期乳腺癌和低度恶性甲状腺癌。前两次患癌因为发现得早,都是手术切除了事。李女士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查,一开始一切正常,她渐渐松懈起来,复查时间也间隔久了,再检查时才发现已是肺癌晚期。
“很遗憾,因为发现晚,她的预后很不好。”见过太多这样的憾事,张蓓希望大家重视中医对肿瘤预防的作用。“医院已经开设治未病门诊,有家族史的病人或潜在病人不妨早点去寻求帮助。”
中医治疗不仅促进肿瘤早期病人调理身体,降低复发率,还可以帮助晚期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张蓓说,有些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存活时间并不比接受西医治疗的短。
6年前,广州70多岁的林老师罹患巨大型肝癌,已经无法手术切除,被西医判定活不过半年。张蓓接到这个病案再三审度,认为林老师身体情况还可以,就让她先接受肝的介入治疗。结果才做一次就出现肝功能损伤,林老师再也不愿继续,而是选择做中医治疗。一开始每两周复诊一次,经过张蓓辨证调整用药,她的身体日渐好转,已安然度过6个年头,买菜做饭看病拿药完全自理。
因为毒副作用小,经济成本低,在医院,中药的维持治疗在晚期肿瘤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患者的生存率普遍高于单一治疗。以广东癌——鼻咽癌为例,通过对例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张蓓发现与非中药治疗组相比,他们的5年内复发率显著下降,生存率明显提高。且在放化疗期间,中药不仅能减轻毒副反应,还有增效作用,对放化疗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结合西医的技术手段“既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这也意味着仅靠中医不现实。”张蓓说,“确实存在中医治好晚期病人的个案,但这不代表对所有人都适用。”
所有经手的病例,张蓓都会仔细评估病情,适合做手术的,先做手术再进行维持治疗,适合放化疗的,同时加中药调理减轻毒副反应,放化疗结束后再行维持治疗。这个时候,她又面对一个新问题,说服病人接受手术或放化疗。有些病人害怕手术风险,还有的则对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心怀恐惧。
其实,化疗并没有想象的可怕,随着医学发展,对付毒副作用已经有很多方法。比如最常见的呕吐与脱发问题,前者已有很多止吐药物选择,至于后者,她常常建议患者提前买假发修剪好备用。“我这里不少VIP病人是公众人物,他们在治疗期间也会参加会议等正常工作,从电视上完全看不出迹象。”她笑称,如今的医疗条件有了飞速提高,科普工作却严重缺失,导致人们的观念跟不上。
几年前,有位北京的病人来找她看病,是50多岁的早期肠癌患者,张蓓给他制定好治疗方案,建议先做手术。谁知术前一天她接到病人儿子的“主任不好了,我爸不肯做手术,机票都买好了要回家,谁劝都不听!”张蓓一听都无语了,仍然按捺住情绪,跑去给病人做工作。
病人说:“我要是想做手术,早就在北京做了,医院、协和,医院我不能选?我就奔你来看中医,结果你也让我做手术。”了解到他是担心手术风险,张蓓便医院做这个手术风险很低。
他还是不情愿,说他即将退休,到时住到深圳弘法寺,随时可以来开中药调理。张蓓依然不松口:“以后你怎么安排生活都行,但现在得先把肿瘤切除。”
足足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张蓓最后晓之以情:“我是这行的专家,你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正因如此,我一定要把懂得的知识告诉你。如果我是你,一定会先选择手术。”
病人最终答应接受手术,术后跟着张蓓吃中药调养了3年,之后定期复查,如今5年多了,安然无恙。每次复查,这位病人都不停道谢,谢谢她那么执着坚持让他做了手术。“做医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能给病人指出一条正路。”张蓓每念及此,便觉得之前付出再多也值得。
专业之外,攻心为上肿瘤治疗周期长,如果病人中途放弃,很可能前功尽弃。从帮助甄选最优治疗方案,鼓励坚持治疗到做心理疏导,张蓓每一步都为病人仔细参详殚精竭虑。
“我认为作为一个有良心有责任的医生,在给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除了医生的专业角度,还要有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的思路。”所以,张蓓一般会告诉病人目前有哪几种治疗方法,并详陈各方案利弊,再给病人提供参考意见。言尽于此,病人心里便有底了。
不过治疗过程中依然会面临各种波折。前阵子她接诊了一位80岁的肠癌患者,十分抗拒治疗,三天两头说“你放我走吧!我不治了。”好不容易安抚她把放疗做到一半,又有家属觉得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做放疗受罪,不如给她找个寺庙,请人诵经陪她平静走过人生最后一程。
张蓓一直跟进治疗过程,告诉家属,老太太可以完成放疗疗程,否则不仅不能让老人家平静离去,反而会让她痛苦,因为病人整个肠腔都被肿瘤堵了,既不能进食,还要承受无止境的腹痛。但如果继续接受放疗,便有望局部控制梗阻,疼痛感与压迫感都会减轻,还可以吃东西。
家属最终放弃离院的念头。放疗之初,因老人家不能进食,张蓓直接把中药灌到肠道,使其通过直肠吸收,后期老太太终于能吃东西了,张蓓叮嘱她吃肉,因为治疗消耗大,光吃素顶不住。老人家很犹豫,她多年茹素不想打破禁忌。张蓓劝道:“你现在吃肉不算违反信仰,而是遵照医嘱治病。”老人家才开始吃鱼喝鸡汤补充营养。
“她前两周刚出院,能吃能排泄,活得舒服多了。”张蓓说,家属走时一个劲地感谢她,老太太还拉着张蓓的手不放,直叫她菩萨。
和病人一起与肿瘤奋战久了,不少病人都和张蓓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死就一直跟着你。”这不甚动听的话听在张蓓耳中却是深深的感动和沉沉的责任,“病人把命都交付给你,你怎能不尽最大努力?”
给肿瘤病人看病,治疗只是其中一部分,张蓓还要花很多时间给病人和家属做心理工作。
与欧美发达国家医生须对病人直陈病情不同,在我国常常是一个人患肿瘤,一大家子陪同看病,参与治疗决策。大多数肿瘤病人会签署委托书将治疗事宜全权交给某个家属负责。“相关手续办好,接下来我们就和家属一起骗病人。”这一切实非医生所愿,从病人的角度来讲,张蓓更希望病人能自己做决策:“生命是病人自己的,他有权知道自己的寿命还有多久,也有权决定治疗方案或者是否放弃治疗,他还需要为自己安排生活甚至身后事。”在她看来,这些事就算病人最亲近的人也不能代为决定。从医生角度则意味着他们要为此花费更多沟通成本,而最让人难受的还是面对被隐瞒病情的晚期病人质问,“既然是早期,怎么老治不好?”
除了繁琐反复的治疗沟通外,她必须不厌其烦地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张蓓告诉记者,有些女病人在治疗期间就出现轻度抑郁症状,发现哪里有点不舒服就怀疑是不是肿瘤转移或有了新情况,担心到失眠,而失眠又容易导致免疫机能低下,最后影响病情。
她从不指责病人,而是安慰病人:得病不幸,但有家人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医院优质的治疗条件做后盾,你的希望也很大,所以一定要振作。她还鼓励患者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早上醒来就告诉自己:我肯定能好起来的!
不仅对病人,张蓓也是科室医生的知心领导。有个病人一看检验报告不如意,登时骂起查房医生来,那位医生谨遵张蓓嘱咐,没有当面顶撞病人,但回到办公室依然觉得非常委屈。张蓓通常都是关起门来做工作,让同事把怨气发泄干净,接着便安慰:“遇到治疗效果不好,病人情绪很容易失控,这时候和他们讲道理也没用,不妨先避开,等时间长了,他能感受到你对待他和亲人一样,以后的沟通就容易多了,不然大家互相对立不信任,就算你再好心给人提建议,他都不会相信。”
一个星期后,那位病人想通了,主动找到张蓓解释致歉。就是如此,张蓓在31年的从医生涯里,从没有收到任何投诉。
结语屠呦呦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来看望她时说:中医的发展关键是中西医结合,像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一样,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去了解它、发展它。
当张蓓把这条新闻转发到朋友圈时,引来无数点赞,也引来了一位领导的担忧:中医的正常健康发展一定要坚持历史的轨迹,绝不是中西医结合,这样下去中医会万劫不复。
中西医结合之后,中医将如何自处?难道真的会如同这位领导担心的,沦为西医的配角最终湮灭于世?
在张蓓看来,中西医两者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既不能互相解释也不能互相替代。“只要是好东西,就不会因为结合而湮灭,我们要做的是学习继承,提高发展它。”张蓓表示,中医本身就有外科,我国第一位外科手术专家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他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先让病人服下他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然后再实施手术,据说他成功的做过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后来他还打算为曹操开颅治病,虽未能如愿,但也说明当时华佗已经掌握了开颅治疗颅脑疾病的技术。
她相信即便没有引进西医,中医发展到今天也可能有先进的检测手段。而且经中西医结合治好的病人并不会否定中医,反而会更相信中医。这么多年,医院第一恰恰证明了人们对中医需求之大。她相信,中西医结合,只要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壮士留步,戳进往期内容链接
●美女春节失踪引出一桩情杀焚尸血案
●让时光埋葬彼此的秘密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率队调研人之初杂志社
●守宫砂,是一种什么样的套路
●不用药物,这些方法也能帮老人降血压
●陈壮桂:控制儿童哮喘,须坚持治疗2~3年
●做到这些,高龄怀二胎并不困难!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