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超声筛查的发现率高达20%~76%,其恶性比例约占5%~15%[1]。目前,超声检查已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评估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年Horvath等人提出了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规范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报告,逐步推广运用于临床。
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根据超声模式提出新的分级方法,其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价值尚不明确。
近日,南京医院(医院)内分泌科武晓泓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Reports上发表一篇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南京、苏州、江阴、无锡、常州、淮安、徐州7个城市8医院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或手术治疗的名甲状腺结节患者(个结节),根据结节最大直径分为三组(d10mm,d=10–20mm和d20mm)。
通过高分辨超声图像对结节进行TIRADS及ATA分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效能。共有个(96.8%)和个(94.2%)结节符合TIRADS和ATA的超声诊断模式。
TIRADS的曲线下面积(AUC)(0.)和敏感性(85.3%)在d=10-20mm的结节组最高,而ATA在d20mm组AUC(0.)和特异性(89.8%)最高。
ATA超声模式的诊断特异性较高(P=0.04),而TIRADS的敏感性较高(P=0.02)。d20mm的结节组中ATA的特异性显著优于TIRADS(P=0.)。
结果提示,甲状腺结节大小影响TIRADS和ATA超声模式的诊断效能。ATA超声模式的诊断特异性高于TIRADS,尤其在d20mm的结节组。而小部分结节超出TIRADS或ATA分级的范围,仍存在一定的恶性风险。
武晓泓教授团队开展的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源于年启动的中国甲状腺结节临床评估和管理项目(ThyroidNoduleClinicalEvaluationandManagement(TEAM)studyofChina),全面评估了TIRADS分级和ATA超声模式在中国人群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了结节大小对其诊断效能的影响,为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评估提供依据和参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此研究文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