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癌症万左右,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达到了余万,相当于每一天有7余人死于癌症。读到这些数据时,我们对于癌症死亡的概念可能还不清晰,甚至没有恐惧,可是当我们初知亲人或者自己身患癌症时,第一句话肯定是问“我/他还能活多久?”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无数次而对这样的情况,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理性上,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癌症病理分期决定生命长度
癌症是人体细胞变异后无限制增生并侵犯正常组织的结果,这种异常增生最大的特点是生长快,能转移,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体正常组织,常因压迫,浸润,夺取人体正常的营养,很快致人于死地。
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异常分化,分化程度的不同决定着病理分期的不同。通常我们所说的早中晚期为病理4级分期法,I期是疾病的早期,即损害局限于原发器官;II期是指病变已从原发部位向附近器官和组织扩散;III期表示扩散范围更广;IV期指疾病已有明确的转移。
分化在肿瘤病理学中常指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成熟细胞(相应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在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肿瘤细胞越相似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则为高分化,否则就是低分化。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分化程度高的肿瘤,恶性度低,转移慢;分化程度低的肿瘤,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度低,治疗效果比较好,但甲状腺未分化癌、髓样癌,则恶性程度高,多在确立诊断时已经严重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死亡率高。如在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肺癌,确诊时一半以上患者的血液中都已有癌细胞,其中,大约有30%~40%出现脑转移,大约50%病人中有腹腔淋巴结转移。
所以,肿瘤细胞的病理分期,预示着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速度、治疗效果。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器官的癌症,治疗结果不同,生命里程各异,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决定因素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决定患者生命长度的前提。
二、治疗方式的选择致关重要
根据病理分期的不同,我们必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早中期尚有治愈可能,若到晚期则需转变观念,治愈的可能性极小,能够达到的最好疗效是长期带瘤生存。
目前治疗癌症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一是手术切除,二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三是生物治疗,四是内科保守姑息对症治疗,另外还有中医中药等。癌症治疗的策略是从有创治疗到微创治疗再到无创治疗。
针对不同的癌症依据其病理进程,需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尚在早期或中期,首先需选择手术切除,合并放化疗,基本清除癌细胞,辅助生物治疗提升人体免疫现状,防止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若已致晚期,癌症病灶发生转移,手术可以进行,但是由于放化疗副作用过大,不仅难以有效清除多处癌细胞,反而对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催残。建议晚期患者使用生物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患者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
三、防止癌症复发与转移是目标
癌症最可怕地方不在于癌细胞本身,而是癌细胞的分化、侵犯和转移。人的一生每一天都在与癌细胞打交道,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在环境及遗传等各种因素的诱导下而产生的,但是有了癌细胞并不一定会有癌症,只有当癌细胞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限度,开始疯狂生长,无限复制,持续生长,不断分化,最终产生转移、侵犯邻近或远隔组织,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以致生命泯灭。因此,每一位癌症患者都应当将防止复发和转移作为终极健康目标。
预防复发的关键是初次治疗时获得根治,治疗后的定期复诊。癌症复发常出现于治疗后五年内,尤其是2-3年内,这段时间内复诊尤其重要,但定期复诊是终身性的,距离治疗结束的时间越近,复诊间隔的时间应该越短。
患者和家属必须明白,根治手术、治愈都是相对而言,治疗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我们建议使用生物治疗,修复癌细胞破坏的人体免疫力,重塑人体免疫系统,激活免疫活力,在常规治疗后实现人体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长期监控,即使在癌细胞没有清除彻底的情况下也可以带瘤生存,不会发生二次转移和复发。
可以说,防止复发转移就是防止死亡。
四、预防大于治疗
癌的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许多科学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动表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人类目前已经掌握关于癌症病因及预防干预措施的大量知识。研究显示,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和避免可造成癌症的感染等措施,1/3癌症可以有效预防。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疗可使剩余1/3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及早发现也是对抗癌症的一个重要手段。世卫组织强调,癌症发现越早,治疗越有效。癌症早发现的目标是在癌症尚限于局部,即在转移之前及早发现。而及早发现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癌症早期征兆,并及时针对这些症状寻求医治;二是筛查,通过定期检查,在征兆出现之前发现早期癌症。
五、树立抗癌信心是终极保障
对每一位病人来说,面对癌症都不会面无惧色,内心痛苦可以想见,但既已成事实,忧愁痛苦无济于事,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才有继续生存的希望。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坚定我一定能胜利的信心,树立信心就是升起生命的风帆。
其实,医学界对癌症的定义是经治疗是可以成为一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果有人再问我还能够活多久?,我想这个答案写在患者的体内,主动权也在患者手中。癌症不能治的观念已经过去,癌症不等于死亡已是共识。生命有多久?全靠自己去追求。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