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肿瘤具有浸润生长以及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随着淋巴循环以及血液循环等途径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脏肺部等脏器的转移。对于伴有肝脏转移的总体预后较差,一般大部分是不能治愈的,肝转移患者大部分无法直接进行手术治疗,通常经过转化治疗再行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为此,中国医院为您带来一例IV期直肠癌伴肝转移转化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女,29岁。
因“大便不成形、便血2月”于.4.15入院。
既往史:无。
家族史:父辈:男1:淋巴瘤,50岁去世;
男2(父亲):肝癌,65岁去世;
男3:食管癌术后;
女1: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同辈:男5(堂兄):直肠癌术后。
辅助检查
CEAng/ml,CAU/ml。
肠镜检查:肠镜示:距肛门7-10cm可见1处溃疡性病变,表面污秽苔,周围粘膜环堤样隆起,环管腔四分之三周,质地脆,触之易出血,取材4块。
肠镜病理:低分化腺癌
-4-15我院腹CT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转移瘤可能大。肝周少量积液。
-4-15我院腹CT(肝脏)
-4-15我院腹CT示:直肠中段管壁增厚,直肠Ca可能大,肠旁多发小结节,请结合镜检。
-4-15我院腹CT(直肠)
诊断:直肠癌(cT4aN+M1,IV期)肝转移,肝门及腹膜后LN转移不除外
PS:1分;CRS:5分期
基因检测:KRAS外显子2于7孔发生突变;
BRAF、NRAS、PIK3CA阴性;
UGT1A1*6杂合突变,*28未突变;
微卫星状态:MSS。
MDT讨论策略
全身化疗
化疗+放疗
化疗+靶向
化疗+靶向+手术
转化治疗,争取手术机会,延长生存
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
1.双药化疗
2.三药化疗
3.化疗+靶向药物
单纯三药化疗方案较双药化疗方案显著提高ORR。
三药+BEV方案提高ORR。
诊疗经过
转化治疗方案:
-4-23始行XELOXIRI方案化疗6周期。
第三周期始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I度呕吐,I度神经毒性,II度粒细胞减低。
疗效评价:2周期后评效PR,4、6周期后评效维持PR。
影像学检查
6周期后-9-21PET-CT:肝脏多发低密度影,代谢增高,最大SUV为8.1,多考虑为恶性病变转移。
-9-21PET-CT
-9-21PET-CT:直肠中段肠壁略增厚,代谢增高,最大SUV为2.1;病变旁小淋巴结显示,无代谢增高。其余部位未见异常。
下一步MDT讨论策略
问题讨论:
XELOXIRI方案化疗6周期,同时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评效PR。
6周期后行PET-CT:①直肠中段肠壁略增厚,代谢增高;②肝脏多发低密度影,代谢增高;③腹膜后区无代谢增高。
直肠及肝脏病灶可否手术治疗?
MDT意见:
目前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无代谢活性;
治疗后肝脏病灶持续缩小,肝脏病灶及直肠病灶技术上可切;
继续化疗2周期,洗脱贝伐单抗,择期手术。
-11-15(化疗8周期后)完善肠镜示:距肛缘8cm可见粘膜增厚,表面略粗糙,其上可见白色瘢痕及糜烂,余粘膜光滑。病理提示:慢性炎症。
下一步治疗策略讨论
MDT讨论
直肠病灶接近cCR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无代谢活性
肝脏病灶进一步缩小
肝脏复发风险高,可行分阶段先切除肝脏策略
-11-20于我院肝胆外科在全麻下行“右半肝切除、肝IV段部分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VII、VIII、IV段表面6.0*4.0*4.0cm,VI段5.0*4.0*4.0cm肿物,质硬,黄白色。直肠肿物未触及。
术后病理示:A1-A3(右半肝):坏死伴肉芽肿改变,局灶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增生;B:肝组织,伴间质淋巴细胞浸润C:慢性胆囊炎D(肝脏4段肿物):肝组织内见少量粘液成分,未见明确上皮。
术后复查未见确切复发转移。-12-30始行卡培他滨化疗8周期。
-11-18肠镜检查:病理:直肠粘膜炎症(轻-中度)伴糜烂。
-11-8直肠MRI:未见确切异常。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该患者为年轻女性,具有高复发风险和预后不良等特征。
2.通过三药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够提高ORR率。
3.原发病灶cCR后的等待观察策略。
4.患者目前仍为NED状态,总生存时间24个月。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