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探秘核医学发展提高百姓健康认知

李方:探秘核医学发展提高百姓健康认知

  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方教授

  自年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之后,人类的发展进程揭开了新的一页,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继问世,使得人们对于核的认知大部分都集中在它超强的破坏性能量上,而实际上,早在年,匈牙利化学家海韦希就第一次在人体应用稳定性核素,用于生物示踪研究,其因此也被称为“基础核医学之父”。现在,在相关学科的支持和合作下,当代核医学发展迅速。我国的核医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研究领域已扩展到脑部、心脏、神经等多个重要的人体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为此,我们特别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方教授,接受飞华健康网本期的专家访谈,与我们畅谈“核医学的前世今生”。

  飞华健康网:李教授,您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医学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在这里,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核医学?以及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李方教授: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学科。核医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其发展的历程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放射性核素的发现,正是因为有了核素,才有了后来的核医学。当然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核医学也不例外。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首先在美国出现了使用碘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例子,就是放射性核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当中应用的一个典型。实际上,核医学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核技术、以及生物学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科,并随着这些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壮大。其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核医学领域出现了显像技术,如扫描;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核医学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放射药物以及SPECT/CT、PET/CT等显像设备,核医学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多,发展也越来越深入。

  飞华健康网:李教授,您从医30余年,在核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可以说一路见证了我国核医学的发展,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国核医学目前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李方教授: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临床核医学科,正式拉开了我国核医学发展的序幕。在此之前,我国派遣了一批医学专家到前苏联学习核医学技术,他们回国之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开办核医学临床应用学习班,为我国核医学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我国的核医学发展道路与国外核医学发展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壮大的过程。现在国内有医院有核医学科,PET显像、SPECT显像还有治疗都开展的非常好,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简单来讲,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设备。目前国内核医学的高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厂家的技术垄断;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厂商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二是放射性药物。目前国内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偏少,无法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这严重限制了我国核医学的发展。比较好的消息是,目前国家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就在年,习主席还提出了要高度   飞华健康网:核素作为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医学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人对于核素的认知还局限于物理、化学领域,李教授,有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核素?在核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李方教授: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核素一般是指放射性核素。因为核素分很多种,有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我们所讲的就是放射性核素。举例说明,一个原子可以放出放射性射线。那么在我们医学应用当中我们首先需要有核素,这些核素是一定的能量,能够发射放射性射线被我们探测到。此外这些核素半衰期短,能量输送能被我们医学应用,就是说我们应用设施时安全。核素还可以标记很多不同的化合物,这样我们应用范围就扩大了。我们用一个核素标上某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进脑,我们就可以做脑方面的研究或者诊断;如果另外标记一个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进心脏,我们就能够得到心脏的影像等等,依据标记的化合物不同,全身很多脏器都可以做此类的检查和诊断。现在核医学领域都在专注于核素与合成物的研究和拓展,已经成熟的技术有很多,从SPECT方面来讲,有骨显像、心脏显像、肾脏显像和甲状腺显像等;在PET方面,则主要应用在肿瘤、神经及心脏方面。

  飞华健康网:核医学作为一门学科,民众对于该学科的认知度却并不广泛,甚至还存在某些误区,谈核色变。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核医学科的疾病治疗领域,以及其所采用的检查、治疗手法的安全性是如何保障的?如何化解这一误区?

  李方教授:我国核医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核技术在和平领域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核医学在临床应用中是非常安全的。在前面我也提到过,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使用的核素都非常短的半衰期,能量适中,也就是说核素的放射量是能够被人体接受,是利大于弊的。除此之外,核辐射量的使用也是有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人员在操作这些设备时也需遵守国家规定。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监测体医院,或者个人在核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使用核辐射超量的情况,其次我要说明的是,目前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当然这其中有已经非常成熟的,也有还在探索研究过程中的。举例说明,前面提到的用碘来治疗甲亢,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该疗法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此外,核素还被应用于血液疾病和肿瘤的治疗,国外现在有一种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就是使用核素标记的抗体。我们还将核素应用于疾病的影像诊断。所有的核素或核素标记的药物都是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安全性得到了验证后才能够应用于临床。

  飞华健康网:李教授,有请您再为我们解析一下,什么是SPECT?什么是PET?它们在现代核医学影像诊断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以及有哪些人群需要做此类的检查?

  李方教授:目前核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诊断;二是治疗。治疗我们很好解释,和吃药治病是一样的道理。而利用核素诊断病情,我们首先要有这一类的设备仪器。在核素进入人体后,通过设备把核素分布显示出来,用影像的方式进行诊断。这个影像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我们注射进去的核素发射单光子,就需要使用SPECT,就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英文缩写。现在,单一的SPECT显像逐渐被SPECT/CT所取代。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我们通过设备探测单光子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合物分布的位置,从体外获得病灶图像,以便确诊病情。PET的全称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这里所说的正电子核素主要是碳、氮、氧、氟(氟代表氢离子)的同位素,在医学研究或者临床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PET自诞生之日起在临床应用上就非常的广泛,它可以标记很多物种,在医学诊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装备有台左右,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好的作用。

  至于哪些人需要做这些检查呢?分别来讲,SPECT可用于各种脏器的显像,如骨显像可以显示全身的骨骼,用于一些骨骼病变的诊断,现多用于肿瘤,看看骨头中的有没有病灶或者转移。PET在国内主要是应用在肿瘤、神经及心脏,在肿瘤的应用可以进行诊断、治疗前的分期、疗效的判断以及治疗后的再分期等。

  飞华健康网:据了解,核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与其他的临床科室多有合作,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工具。能否请您举例说明核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关系?在疾病诊治方面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李方教授:核医学是一个科技性含量非常高的学科,综合了物理、化学、核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领域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作为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素不仅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还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因为核素在人体内可以示踪,这一点对于临床来讲非常重要。而转化或转换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其目的是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最早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简称NIH)提出的。现在我们核医学在转化医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转化医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很多学科在做转化医学实验或研究时都需要用到我们这个平台,比如说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就可以使用核素标记后显像,采用适中的方法就可以看到动态的药物变化过程,对于推进医学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已经有十余种不同的分子探针可以标记不同的化合物使用到临床。转化医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越来越明显。最近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转化一个68Ga标记的分子探针,用于胰岛细胞瘤诊断,可以很好定性、点位诊断胰腺的胰岛细胞瘤。

  飞华健康网:请您对比目前国内外核医学的发展现状,展望一下我国核医学的发展前景。

  李方教授:目前国内外的核医学发展都是非常快的,这主要是因为核医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地位决定的,而且现在国内在核医学临床方面的发展与国外基本是同步的。当然挑战还是有的,有一些瓶颈问题还有待解决。比如以上讲到的高端医疗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研发的问题,还有就是国外的PET/CT检查费用已经进入了医保,但是我国的PET/CT目前还没有进入医保,限制了普通百姓的应用。此外,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国内对于核医学的了解普遍不足,这不仅包括了普通老百姓,也包括部分医生。信息发展的滞后将会制约核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对此我们将不断的扩大宣传,希望伴随着核医学的发展,让越来越多人来了解我们的学科,让核医学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李方: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术任职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同位素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理事等,同时还担任《中华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影像技术杂志》常务编辑。年9月至年8月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年8月至年12医院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年12月至年4医院核医学科主治医师;年4月至3年9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3年9月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年4月至年7医院核医学科科副主任;年7月医院核医学科科主任。主要从事临床核医学,包括影像诊断(γ相机、SPECT和PET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研究工作重点核医学分子影像的临床应用研究;组织实施放射性新药的临床试验。主管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的核医学教学工作。

  目前牵头承担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mTc-3PRGD2SPECT显像用于评价肺癌抗新生血管药物疗效的动物研究及肺癌诊断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新型TOC多肽分子探针及分子显像研究。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99mTc-3PRGD2SPECT用于肺癌新生血管显像的初步临床研究。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课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子影像诊断的临床研究。Integrinαvβ3受体分子成像的转化医学研究,.5~.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Integrinαvβ3阳性肿瘤的分子显像剂与放射靶向治疗,.1~.12.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新型用于integrinαvβ3阳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9.1~.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原创1.1类新药盐酸去甲乌药碱的临床研究,.1.~.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

  目前牵头承担的临床药物试验项目: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ACRIN),FDGPET/CT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前瞻性预测指标的研究。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项目:在局部进展/转移性放射性碘(RAI)难治性分化型的甲状腺癌患者中评价索拉非尼治疗与安慰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临床III期药物试验: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作为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盲法分析、交叉设计、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药物试验:碘[I]化钠胶囊与碘[I]化钠口服液在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生物利用度对比试验。

  获奖情况: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核医学功能分子影像的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年北京市科学进步二等奖。新型整合素受体显像剂99mTc-3RGD2在肺癌SPECT/CT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SPECT显像的临床应用,获9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嗜铬医院的诊治获8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jaby/57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