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即碘化钠口服溶液,为无色澄清液体
*甲状腺细胞对碘化物具有特殊的亲和力
*摄入体内的碘主要聚集在有甲状腺功能的组织里,当正常甲状腺组织被去除后,分化好的甲状腺癌组织能够摄取足量的碘,利用碘衰变发生的射线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抑制复发或转移灶生长的目的。
适用范围
甲状腺癌一般按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只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因不具备摄碘功能,因此,不适合用放射性碘治疗。
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是外科手术,而放射性碘治疗仅是术后的进一步治疗,二者之间是先后关系
优点
①碘可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率;
②碘-全身显像,可以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的新的转移灶;
③通过测定血里的甲状腺球蛋白(Tg),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既灵敏又准确,便于随访
④局部或远处转移灶(如肺、骨、脑等)经多次碘治疗后绝大部分效果好,可见病灶明显缩小,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治疗方法
*碘发射的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病人自己、同病区的病员以及周围医护人员和其他正常人群都可能造成辐射危害,因此需住院治疗
*碘溶液由专业同位素供用商提供,按人次用量单独包装,铅罐储存与运送,并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核医学科医护人员在符合放射防护要求的专用服药室配给每位病人。
*碘需要空腹温水送服,单次剂量在mci以下者一次性口服,mci以上者分两天服用,每天一次
碘治疗需要治疗几次
*如果患者身体内残留的甲状腺病灶较大、或者转移病灶较多、较大时,则需要多次住院碘治疗。
*每次碘治疗的间隔时间一般在3~6个月,这样可以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得到一定的康复,同时避免辐射危害的累积效应。但是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甲状腺癌病灶在治疗间隙期的潜在生长会超过治疗抑制的效能,治疗次数无限制,最终目的是无瘤生存。
治疗前准备
①住院前1个月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含碘及抗甲状腺的药物及食物(海产品、卷心菜、莴苣等)避免应用含碘X线造影剂
②按医嘱常规采集空腹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球蛋白及自身抗体,甲状腺超声检查、X线胸片或CT及其他可疑转移灶部位检查
③治疗开始前常规服用胃粘膜保护药物、胃动力药物;对甲状腺残留组织较多,为预防喉头水肿引发呼吸困难者应于服药前2天给予强的松,并适当减少碘的药量
④住院期间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教会病人正确测量体温和脉搏。
服药后不良反应
①膀胱炎:尿频尿急,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应指导病人多饮水,及时排空膀胱,限制浓茶、咖啡等
②口腔炎:咀嚼酸性食物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对唾液腺的照射
③胃肠道反应:纳差、恶心、呕吐,应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油腻食物
④甲状腺炎:颈前区肿胀疼痛,严重的导致呼吸困难,可给予强的松口服和氧气吸入预防和治疗,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⑤骨髓抑制:随着累计治疗剂量的增加,血象呈降低趋势,可治疗前常规服用升血药物,出院1月复查血常规
环境和人员防护
*环境:患者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中的放射性碘可通过污染环境再进入人体,应指导患者保持环境清洁,排泄物排入专用下水系统,生活垃圾放入指定容器,被褥放入专用辐射防护容器存放,单独清洗
*人员:服药后即回病房卧床休息,病床之间有防护隔离墙,以休息为主,适当室内活动,病友之间保持距离,避免咳嗽和吐痰
出院指导
①通常服药6天后大部分放射性已经排出体外,体内残余很少,只有病人一般状况允许即可出院。
②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调整情绪。
③2周内不要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孕妇和儿童。
④按医嘱服用优甲乐,定期复查,调节药物浓度。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