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
医院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甲状腺癌首席专家,头颈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她是重庆头颈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医30年,仍战斗在手术第一线;一台大手术常常要从早上做到晚上,可从没听她喊累;半夜接到急诊电话,医院奋战在第一线抢救病人。她就是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周晓红,一位说话轻言细语,外貌柔弱但做起事来却风风火火、刚毅果断的女外科医生。
20年前医院拜谢“周主任、周主任!”上周四的早上,周晓红在外科大楼前听见一个女子在叫她。周晓红抬头一看,是一位来自山区的妇女,她并不认识,只好点头微笑。
“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老公是你的患者,20年前是你救了他。我今天就是专门来看你的……”中年女性一边说,一边拿出自己精心编织的鞋垫送给周晓红。在女子的絮絮叨叨中,周晓红才想起了那位两次入院的喉癌患者。
当年她老公因患医院,周晓红便建议做手术治疗。可因治疗后会导致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他们拒绝了手术治疗,便回了家。谁知回家没过多久,病人就出现不能呼吸、胸闷等症状,难受得几次想要跳楼,一家人见医院。当时正好是周末休息日,因病情紧急,医院为病人紧急气管切开,进行抢救,然后行喉癌手术治疗,术后安全出院。20年过去了,现在他生活很好,肿瘤也没复发。
“看到她送给我的鞋垫,一双亲手一针一线缝扎出来的鞋垫,我感到特别的暖心。”周晓红笑着说,病人的认可,就是给医生最好的礼物。
从医30年成为颈外科领域专家“我庄严宣誓把我的工作生涯奉献给人类,我会超越人种、宗教、国籍、社会地位,只对患者尽我的职责和义务……”这是韩剧《太阳的后裔》中女主角姜暮烟行医的誓言。或许这与中国医师宣誓有些不同,但实质却是一样的,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周晓红也始终铭记着行医誓言,不管病人贫穷、富裕,身份高低、贵贱,她都一视同仁极尽全力医治。
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周晓红幸运考上华西医科大学,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所以特别努力。后来,周晓红又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深造。8∶30进手术室,下午六七点才出手术室是常有的情况,中午饭只能在手术室里面吃,基本每天要做3~5台手术,手术下来后还要和大家讨论,晚上回去还要进行总结、学习。正是这段“蹲”手术室的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头颈外科临床经验。
在业务上,正是这样一股拼劲,让她逐渐成长。从医30年,周晓红在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甲状腺微创技术、口腔颌面肿瘤根治一期修复功能重建、喉癌保留喉功能部分喉及全喉切除一期发音重建、咽旁颅底及眶内肿瘤的手术治疗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目前她是中国抗癌协会头颈专委会委员,重庆抗癌协会理事、重庆抗癌协会头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头颈外科权威专家。
干自己喜欢的事不觉得累头颈是颅颈重要器官的枢纽,出入大脑的神经、血管都在这里,解剖的复杂性导致头颈肿瘤的手术难度大,一台手术从8∶30做到23∶00都有。而且因头颈肿瘤的难治和危险,科室的突发情况较多,半夜电话呼叫,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奔往科室,分秒必争抢救病人。
去年,有位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他的妻子、儿子吓得在病房里大叫救命。听到呼救声后,周晓红和医护人员们赶紧跑过去,分秒必争,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行气管切开,建立生命通道。“整个过程就只3至5分钟,每晚一分钟,病人都多一分生命危险。”周晓红说。
在临床中像周晓红这样的头颈外科女医生是相对较少的,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耗体力的活。可说话都轻言细语的周晓红并不觉得工作有多辛苦,“干自己喜欢的事,再累也值得!”
“作为一个外科女主任,每次科室里有什么紧急病情或突发状况时,她都会站在第一线,不会有丝毫顾虑。”周晓红的同事、头颈外科的周迎春护士长笑称,在周主任的影响下,科室里的其他几位女医生也都变成了“女汉子”。
同问同答健康人报:从医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
周晓红:10多年前我收了一位淋巴癌患者,手术后又需要化疗。她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人常吃盐水泡饭,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难受,常鼓励他们,并帮助孩子学习。因此,她对我特别信任,经过坚持治疗恢复得不错。后来她的女儿想学医,考大学时还特别咨询我的意见。那种感觉就像特别亲近的两家人一样,非常温馨。
健康人报:从医生涯中最遗憾的一件事?
周晓红:前年有一位声音嘶哑的喉癌患者找到我,当时我建议他立即手术治疗,但他不愿治,说等等看。谁知三个月后,他再找到我时,病情进展得特别快。我也束手无策,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根治。每每遇到这样的病人,我都觉得好遗憾,恨自己不是神仙,不能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健康人报:如何看待和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周晓红:大部分医生是有良知的,患者不用处处提防医生。因为他们是和患者、家属共同对抗疾病的人,希望得到患者、家属的尊重和认可。当然医生也应对患者少一些戒备心理,毕竟大多数患者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细心和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德和技去赢得患者的信任,他们大多会支持医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