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调查的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具有“温和”的一面,在过去五十年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其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甲状腺恶性肿瘤是一定要手术切除的,目前,甲状腺手术有两种方式实施,第一种就是开放甲状腺手术,第二种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性手术在颈部会有手术疤痕,而腔镜手术方式可达到颈部无痕的效果。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
《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初步统计十个城市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为3.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为6.5%、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8.6%、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为11.6%。但是,由于甲状腺疾病症状隐匿,科普知识教育工作相对缺乏,导致公众对于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低,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不足5%。
前不久,张女士单位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她半年后随访。张女士变得郁郁寡欢,总是为此担心,她甚至认为自己是海鲜吃多了,从此戒掉了喜欢的海鲜。并经常询问医生,会癌变吗?啥时癌变?
相当比例的病人对直径仅有几毫米的结节耿耿于怀,认为会在日后埋下“祸根”。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甲状腺结节的病因非常复杂,有遗传、自身免疫、放射性接触等多种原因。对健康的影响与结节的性质、大小、生长方式等因素有关。甲状腺结节大致可分为恶性病变、良性结节及囊性病变三种,在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中均可见到,但在中年女性中较多。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虽然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但绝大多数均为良性。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可每隔6~12个月进行随访,无需特殊治疗。
患甲状腺结节应及早就医
虽然不能草木皆兵,可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也不能大意。目前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达18.6%,女性更为多见,多数甲状腺结节形成后,病人并没有特别的感觉,通常是在体检过程中通过B超检查出来的,只有结节较大时,病人才容易自己触摸发现。对于甲状腺结节,不论大小,医院专科就诊并定期随访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治除了大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性质,如果是恶性结节,无论大小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发现有结节的患者,不论结节大小,医院做一次常规检查,医生会根据结节的质地活动度及B超报告的征象给患者诊治建议,包括观察、服药或是否进一步检查,如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等。
以下情况需要提高警惕:结节是孤立的、形状不规则的;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是70岁以上的;曾有过癌症病史、家族史等的患者;结节发展的非常快;超声发现有微小钙化点的;患者近期发现自己有声音嘶哑或是吞咽改变等。此类人群的随访间隔要缩短。每次随访必须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复查颈部超声。
摘除颈部生命“腺”要慎重
小张几年前因承受不了甲状腺结节带来的压力,做了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又成为新的烦恼。现在听到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早知道吃药、抽血、复查这么麻烦,就不摘除这具有重要代谢功能的生命“腺”了。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0岁的小路在几年前例行体检中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因为工作忙没有再复查。去年诊断为甲状腺癌脑转移。
多数患有甲状腺结节患者最初都惊慌失措,也有少数置之不理。一些非专业人士的众说纷纭也容易误导患者。对此医生指出,尽管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结节盲目进行手术除了会有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以外,部分病人手术后,需要长期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如果替代剂量不足,患者会出现甲减表现,孕妇如果发生甲减,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胎儿智力。因此,甲状腺结节医院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再决定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