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头等重要”
蛋白质——“头等重要”
蛋白质——“protein”,源于希腊文“头等重要”。
想想看,为什么蛋白质可以被称作是“头等重要”呢?如果缺乏蛋白质,人体会怎样呢?
蛋白质是细胞构成成分中含量最丰富,功能最多的大分子,执行生命活动中各种功能,人体所有器官都含有蛋白质。可以这样来概括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构建身体“原材料”——制造肌肉、血液、皮肤和各种身体器官;帮助身体制造新组织以替代坏掉的组织;帮助伤口愈合。
能量供给“后备军”——蛋白质虽不主要承担供能,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饥饿、疾病等状态下,会靠分解蛋白质提供更多能量。
生理机能“调节器”——参与体内重要活性物质的构成,如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从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免疫、参与氧的运输与利用等;调节体内水分正常分布;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其中,蛋白质在调节人体免疫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现代免疫学》年第33卷第5期):
激活T淋巴细胞;
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促进NK(自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提高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淋巴细胞水平。
免疫系统的构成都需要蛋白质,蛋白质对人体而言可以说是——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所以蛋白质对于人体是如此的“头等重要”!
缺乏蛋白质会导致什么
如果蛋白质不足,会发生什么呢?人们会很容易发现——头发和指甲长得慢了,头发脱落多了,皮肤憔悴不滋润了。血液蛋白质不能及时更新,会发生贫血、月经不调。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很多酶的活性下降,人会感觉疲劳,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抗体蛋白质不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未成年人缺乏蛋白质,个子会变矮,青春期推迟。如果缺乏蛋白质非常严重,还会发生浮肿病。概括来说,缺乏蛋白质会导致:
营养不良,进行性消瘦;
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
肌肉渐萎缩,伤口不愈合;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
贫血、溃疡、水肿;
……
此外,蛋白质与肠道健康也息息相关。蛋白质可修复消化道粘膜,缺乏蛋白质最早累及肠粘膜,和消化腺,表现为腹泻等问题。
肠道是人体的“营养生产中心”,也可以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因此缺乏蛋白质对肠道带来的影响、以至于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
“头等重要”的蛋白质,需要均衡、充足摄取,才能保证人体健康!
我们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对蛋白质摄入量的建议:成人70-90克/天;孕妇每日额外增加20克,乳母每日额外增加25-30克,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男性g,女性g。
看看你每天吃的蛋白质量够不够吧▼
我们一般通过哪些食物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富含优质蛋白质最多的食物是:鱼、肉、蛋、奶、豆。
科学家建议最好是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吃,如能做到以大豆蛋白为主,动物蛋白为辅,心血管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保证。
大豆蛋白的健康作用
配合低脂饮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是成年人的头号杀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胆固醇,研究发现,食用大豆分离蛋白可使血清中的胆固醇浓度下降,升高好胆固醇,抑制坏胆固醇的氧化,清除血管壁上的垃圾脂肪,改善血管健康。年,美国FDA发表权威健康声明:每天食用含有25克大豆蛋白的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品,可以减少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也特别提出要我们在日常饮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