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探讨与甲状腺微小癌的临

  来源:万方数据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探讨。

  一、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二、方法

  复习本院健康查体档案资料,以手法触诊检查为对照,采用B超检查的方法对健康人群进行甲状腺检查,并对发现的甲状腺结行手法触诊下或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为和疑诊为甲状腺癌者进行术后病理检查,分别观察手法触诊组与B超检查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检出率、以及微小癌所占的比例。

  三、结果

  采用B超甲状腺健康查体共人,其中发现甲状腺结节者例,占25.2%。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癌例(乳头状癌例,髓样癌1例),可疑甲状腺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例,占手术切除标本的51%,占健康查体人群的0.76%。手术标本癌结节直径0.3~3.0cm,平均1.4cm。其中微小癌72例,占甲状腺癌的49%。采用手法触诊甲状腺健康查体人,其中发现甲状腺结节者例,占2.5%。手法触诊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癌10例,可疑癌1例。手术切除标本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14例,占手术切除标本的12.4%,占健康查体人群的0.16%。手术标本癌结节直径为0.7~3.1cm,平均为2.1cm,其中微小癌3例,占甲状腺癌的20%。与对照组相比,B超健康查体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甲状腺癌的检出率、甲状腺癌标本占手术标本的比例、手术标本微小癌所占的比例均有显着差别(P<0.01)。

  四、结论

  1、手法触诊方法简便,但对甲状腺结节的触诊敏感性较差,漏诊率高。

  2、B超分辩率高,可发现直径0.2cm的结节,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也有较大的价值。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可靠,但手法触诊下细针穿刺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对结节较小、多发结节、结节囊性变者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

  4、采用B超甲状腺健康查体,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后进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甲状腺癌的可靠方法。建议将B超甲状腺检查列为健康查体项目。

  第二部分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一、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方法

  医院病理科微机档案管理系统,年1月~年12月共有甲状腺手术病理标本例,所有标本均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结节较小、多结节和结节囊性变的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3名病理医生复查所有病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例,符合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者例。选取其中74例PTM作为研究组,32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包括腺瘤样增生26例、乳头状增生6例)作为对照组,行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标记CK19、MC、Glectin-3、CD56,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三、结果

  1、在例PTM中,结节大小为0.3~0.5cm者86例,0.6~1cm者例。镜下生长方式呈放射状者84例,有部分包膜者例。间质明显硬化者例,无明显硬化者53例。以滤泡状排列为主者86例,占38.5%,其中完全呈滤泡样排列者33例,以乳头状排列为主者例,高细胞型者1例。滤泡细胞均增生活跃,穿插于瘢痕样间质或周围正常滤泡之间,并与周围滤泡对比鲜明。PTC核的特征典型,完全具备4条主要诊断标准者例,占86.1%。核的特征不够典型者31例,占13.9%,砂粒体可见者45例,占20.1%。浓缩胶质可见者71例,占31.8%。在32例对照组中,有部分包膜者21例,缺乏包膜者11例;以滤泡状排列为主者29例,以乳头状排列为主者3例;偶见核沟者4例。呈乳头状增生,核轻度不规则,部分呈毛玻璃样核改变者2例。

  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9蛋白在74例PTM、32例甲状腺增生组中的表达。结果显示CK19在74例PTM组中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在32例增生组中有12例阳性表达,且均为灶性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57.00,P<0.01)。

  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蛋白在74例PTM、32例甲状腺增生组中的表达。结果显示Galectin-3在74例PTM组中有73例弥漫性中强阳性表达,仅1例不表达,阳性表达率98.6%;在增生组中4例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2.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83.43,P<0.01)。

  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蛋白在74例PTM、32例甲状腺增生组中的表达。结果显示MC在74例PTM组中有73例弥漫性中强阳性表达,仅1例阴性,阳性表达率为98.6%;在增生组中6例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8.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75.12,P<0.01)。

  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56蛋白在74例PTM、32例甲状腺增生组中的表达。结果显示CD56在74例PTM组中3例阳性表达,在增生组中22例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8.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51.88,P<0.01)。

  四、结论

  1、CK19鉴别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和微小乳头状癌的灵敏度最高(%),高于其它三种标记物,因此CKl9是鉴别增生性病变与乳头状癌最敏感的标记物。

  2、Galectin-3鉴别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和微小乳头状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98.6%,95.3%),因此Galectin-3是鉴别增生性病变与乳头状癌较为理想的标记物。

  3、MC在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和微小乳头状癌的鉴别中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6%和93.4%,对于二者的鉴别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抗体。

  4、CD56鉴别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和微小乳头状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低,因此CD56在鉴别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和微小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最小。

  5、CK19、Galectin-3和MC的联合应用对于鉴别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和微小乳头状癌的特异度和准确性有所提高,所以联合应用三种抗体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加入QQ群,与更多病理朋友同行: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是什么导致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lm.com/yfja/47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