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晚报君推送过的《这10种常见病,其实绝大部分不用治!别吓了自己还瞎花钱!》么,排在第一位的常见病就是乳腺增生!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聊一聊。
医院了解到,目前乳腺增生排在妇科病门诊首位,其中一大半女性无需任何治疗,可是她们仍不放心。
有人主动要求开药、手术
前天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市一院甲乳外科诊室,诸林海已经看了近70个病人,陆陆续续还不断有女病人进来。凭着多年的经验,诸林海通过检查,就基本能确定病人的病情。为了慎重,他会尊重病人的意思,进一步做B超、乳腺磁共振检查。
“这是乳腺增生,没多大问题,回去注意休息和情绪。隔三个月或半年再来检查下。”这句话,他每天都要重复几十次。
28岁的李小姐(化名)因为家中变故,心情长期抑郁,后来双侧乳房总是疼。通过B超检查,诸林海对她说了同样的话,让她回家调整心情。李小姐却坚持要开药。
另一位40多岁朱女士(化名)因乳腺肿块,已做过两次手术。这次,新生的肿块被确定是乳腺增生,她坚持要再次手术切除。
实际上,很多女性只要被确诊为乳腺增生,都会担心病情恶化,主动要求医生开药缓解病情,有的干脆要求手术治疗。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
“其实真不必过度紧张,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无需特殊治疗。”诸林海说,乳腺增生,即乳腺囊性增生症,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近80%的成年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常表现为乳房结节、肿块,有的伴有乳房疼痛,常被女性病友误认为是乳腺癌,或担心发展成为乳腺癌。
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
1、乳腺增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月经过去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乳腺囊性增生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25-45岁最高发。
2、肿块常为多发性,可见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有囊性感,与皮肤和深层组织之间无粘连并可推动。
3、腋窝,肩背部偶有酸胀感,但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乳房疼痛与情绪和劳累程度有关。偶伴有乳头溢液,溢液可为黄色,黄绿色或为无色浆液性。
另外,精神紧张、忧伤、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等也是影响内分泌的重要因素,极易引起乳腺增生症。
日常饮食调理
1、平时要多吃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
2、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3、可进食红薯、玉米、食用菌、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
4,少吃咖啡、可可、巧克力,不饮酒,不滥用保健品。
最后,
晚报君再带大家回顾一下,
除了乳腺增生,
这些病大部分也不用治哦~
↓↓↓
2、宫颈糜烂——只是名字吓人
“糜烂”一词威力巨大,第一次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
在国际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取消,我国妇科教材也取消了这个称谓。它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示意图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介绍,宫颈糜烂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许多女性被街边小广告忽悠,通过所谓“物理治疗”处理宫颈糜烂、宫颈炎,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无谓的感染,钱包受伤的同时还伤身,简直是大整蛊!
3、子宫肌瘤——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子宫肌瘤也是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难以觉察,偶尔做B超才发现。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洪莉介绍,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4、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
据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在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几乎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白杨介绍,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疗。如果饭后出现饱胀、消化不良时,吃点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即可缓解,并不需要担心。
5、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
另一个体检“高频”疾病就是——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介绍,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6、骨刺——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一听到有“骨刺”就立即想到拔刺,欲把刺弄掉而后快。甚至常常会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
广州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医师张文财介绍,骨刺即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多数骨刺并不用治疗,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骨性关节炎,比如进行减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药物止痛等。
7、心脏早博——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认为要立即治疗。事实上,花了一大堆钱,治了一个本无需治疗的病。注意: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潘洪涛提醒,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不用治。即使要治,最好的治疗不是用药,而是应积极化解、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建议这些人平时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正常作息,少熬夜。而如果心脏早搏症状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心律失常药对症治疗即可。
8、盆腔积液——3厘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而“盆腔积液”仅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
中国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介绍,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那如果稍微多于3cm呢?”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
9、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像得了肝癌一样,感觉人生无望,天妒英才,其实大可不必。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医院外科主任施福田介绍,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
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10、湿疹——一瓶润肤霜就搞定
得了“湿疹”又痒又疼,很多人愁得不得了。辗转治疗,散尽千金,也不见好。然而如果医生告诉你,对付大部分湿疹,润肤霜就行!你信吗?
其实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想要保护好皮肤,就得保护好皮肤的两层结构,一层是皮肤角质层,一层是角质层外覆盖的一层脂膜。
看似普通的润肤霜既能更好地保护皮肤屏,又能减缓刺激反应。大量涂润肤爽就是对脂膜的一种补充,从而增强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少水分流失和外界对皮肤的刺激,从而减少湿疹的复发。
首都儿医院主任医师刘晓雁介绍,抹润肤霜要遵循三原则,量足、多次、按摩。
量足:在用量上,针对皮肤干燥,患有特异性皮炎的孩子,要使用超过平时润肤的用量,厚厚地抹上一层,因为量大才能起到作用,一般一周就要用完克。
多次:除了量足,还得每天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涂抹,加固保湿力度。一般而言,一天抹上4到6次才算正常。并不是洗完澡才抹,不洗澡也得抹!
按摩:除了用对量,还得学会涂法,否则三下五除二一股脑推匀,反会伤害皮肤。正确的涂抹手法是,手掌、手指形成一个扇形面,轻轻地把药膏推开,轻轻地揉,按摩,让润肤霜吸收得更均匀,给孩子揉得更舒服。同时,揉搓还能起到一个止痒,按摩皮肤的作用。
综合健康时报
通讯员仇上斌凌红记者张庆萍
新媒体编辑郭佳佳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求点求鼓励!
欢迎小伙伴们在右下方“写留言”
小编每条都会很认真的看哦!
精彩推荐天呐,男子吃完这个和女友接吻,结果女友死掉了!
重磅!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大升级:跑道延至米,可起降波音……
胆真大!90后无业男冒充军人骗走扬州女子18万!被抓后,竟称“入戏太深,编的谎自己都信了”……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